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揭秘"救火隊長"周恩來如何在"文革"中苦撐危局【4】

2021年01月07日10: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江青隻好“丟車保帥”

1967年2月后,中央文革小組實際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更是不可一世,到處煽陰風、點鬼火。這時的王力、關鋒、戚本禹是中央文革的三員“干將”,江青手下名副其實的“車、馬、炮”,成為“文化大革命”中左右橫行的風雲人物。

1967年8月7日晚9時,釣魚台中央文革小組辦公室。不久前在武漢“七二〇”事件中被當作“英雄”的中央文革小組要員王力,拖著一條打著石膏繃帶的傷腿,靠在躺椅上,接見匆匆應召趕來的外交部造反派。

剛剛在上午因揪斗陳毅受到周恩來嚴厲批評的造反派一見到王力,就像在外頭受了氣的奴才見到了救命的主子,紛紛訴說各自的“委屈”。造反派一陣“訴苦”后,王力開講了:“外交部運動阻力大?外交唬人嘛!別人不能干,了不起?這麼神秘,隻有少數專家才能干,你這個外交就這麼難?紅衛兵就不能干外交?他們說你們方向路線錯了,那陳毅的方向路線倒對了?你們一月份奪權奪了多少權?業務監督權有多少?能監督得了嗎?部黨委班子還沒有動吧?革命不動班子?這麼大的革命,班子不動還行?為什麼不能動一動班子?”

接見一直持續到11時。周恩來是在第二天從造反派散發的傳單上得知王力的講話內容的。

周恩來曾在各種場合對外交部群眾組織一再強調:奪權隻能奪對“文化大革命”的領導權,外交業務大權屬於中央,絕不允許奪,隻能監督。對業務的監督也是有范圍的,不是全部。然而,在王力“八七講話”的煽動下,外交領域的極左思潮越演越烈,外交局勢一度失控。

8月19日,有恃無恐的外交部造反派沖砸外交部政治部,強行封閉所有副部長辦公室,悍然宣布奪取外交部大權。3天之后,8月22日晚,狂熱的造反派又放火焚燒了英國駐華代辦處。

周恩來接到沖砸英國駐華代辦處的報告后,立即指示衛戍區部隊勸說群眾撤出,保護好代辦處工作人員,阻止事態進一步擴大。

衛戍區部隊奮力扑救,到24時才把火扑滅。英代辦與其他15名人員一起,被部隊從火場中救出。另有7人分別跑到了外交公寓和芬蘭駐華使館。

火燒英國駐華代辦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世界外交史上也很罕見的一起涉外事件,連同此前發生的造反派沖砸印度、印度尼西亞駐華使館,把新中國外交和國際聲譽降至“冰點”。周恩來的憤怒、無奈可想而知。

23日凌晨3時,火燒英代辦處3個小時之后,周恩來把外事口各造反派組織的負責人召集到人民大會堂接見廳,嚴厲批評外交部奪權和火燒英代辦處的行徑。

周恩來心裡很清楚:中央文革一伙利用毛澤東通過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的想法,妄圖打倒一切,搞亂一切,亂中奪權。但毛澤東也絕不容許中央文革一伙這樣一種極端無政府主義的亂法。亂到什麼程度,毛澤東心裡還是有考慮的。8月初,毛澤東對中央文革煽起的“揪軍內一小撮”,搞得軍隊人心惶惶也很不滿,提出過批評。

物極必反,作惡者必自斃。中央文革一伙沒料到他們迫不及待地赤膊上陣,把他們操縱和煽動造反派奪外交權、奪軍權的陰謀來了一個充分暴露,給周恩來提供了一個出擊的機會。

周恩來看准了這一時機,決意給狂妄的中央文革當頭一棒。8月25日凌晨1時,周恩來開完中央文革碰頭會后,單獨找跟隨毛澤東南巡、中途回京的代總參謀長楊成武談話,並要他直接去向在上海的毛澤東請示報告。

楊成武帶著裝有王力“八七講話”和關鋒“揪軍內一小撮”材料的檔案袋趕回上海,向毛澤東做了匯報。毛澤東當時沒有表態,隻說了句:“知道了。”

次日上午,毛澤東對楊成武說:“王、關、戚是破壞文化大革命的,不是好人!其中,王的講話是大、大、大毒草!你隻向總理一個人匯報,把他們抓起來,要總理負責處理。”

當楊成武走出客廳后,毛澤東又把他叫回去,說:“是不是可以考慮一下,戚(本禹)暫時不動,要他做檢討,爭取一個。”沉思片刻后,毛澤東解釋說:“對戚本禹指出是犯了嚴重錯誤,要嚴肅批評,限期改正。再看一看,能不能分化出來,看他改不改。”

回到北京,楊成武立即趕赴釣魚台,單獨向周恩來匯報了毛澤東的決定。周恩來決定,事不宜遲,馬上開會。

8月26日晚,周恩來在釣魚台主持召開中央文革碰頭會,陳伯達、康生、江青等人參加。周恩來說:“今天的會議,是傳達毛主席的一個重要決策。”他嚴肅地逐字逐句地宣讀毛澤東的指示。隨后,便把王力、關鋒隔離起來。4個月之后,戚本禹也被隔離審查。

這是一件絕密級的政治事件,沒有對外宣布。但對江青一伙來說絕不亞於8級大地震,迫使他們的囂張氣焰不得不有所收斂。因為有毛澤東的“最高指示”,江青也隻好“丟車保帥”。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