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09日12: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8日電 (郭超凱)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中華民族歷來有重家風、守家規的傳統。周恩來等老一輩中共領導人一生清正廉潔,對親屬要求嚴格,其優良的家風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
新中國成立伊始,不少親屬親友給周總理來信,希望能在新政府謀求一官半職。對這種風氣,周恩來非常反感。
為了堵住后門,周恩來為親屬制定了后來流傳甚廣的十條家規,即:晚輩不准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來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不許請客送禮﹔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生活要艱苦朴素﹔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這詳盡又細致的十條家規既是周恩來對親屬的具體要求,也是其清正廉潔的真實寫照,為黨員干部如何把握好權力與親情關系樹立了榜樣。在周恩來看來,親屬不只是直系親屬,還有本家,還有親戚。在處理親屬關系時,他堅持講原則,嚴要求,不搞特殊,不謀私利。
周恩來雖無子女,卻有不少視如己出的侄子侄女,但他從來不利用職權為晚輩謀取私利,有時甚至拒絕一些合理的照顧。周爾輝是周恩來侄子,也是烈士之后。1952年,周爾輝被周恩來接到北京撫養,大學畢業后留在北京鋼鐵學院任教。為解決婚后夫妻兩地分居問題,北京鋼鐵學院為周爾輝的愛人辦理了由淮安到北京的調動手續。
那幾年中國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北京市大幅壓縮人口。周恩來得知后,耐心地勸導周爾輝,作為總理親屬,要帶頭執行政策規定,不搞特殊化。經過一番開導,周爾輝和愛人聽從了周恩來的建議,放棄已辦好的手續,一起回淮安工作。
作為國家總理,周恩來把擔當、奉獻擺在第一位,審慎處理好小家和大家的關系。在處理國家大事和日常事務時,他始終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公仆,決不讓小家之事影響到大家。
周恩來的十條家規是培養黨員干部家風的極好教材。它像一面鏡子,告誡領導干部如何掌好權、用好權,如何過好權力關、親情關。
回溯中國共產黨百年發展歷程,像周恩來一樣嚴管家屬、廉潔齊家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陳毅與父母多次約法三章,不借用其上海市長的名義外出辦事,不得隨意動用公車,一分一毫切記公私分明。彭德懷在主持全軍評銜工作時,為顧全大局故意壓低自己侄子的軍銜。徐海東婉拒女兒徐文金到城裡工作的請求,勸導她回家鄉。
舍小家為大家,這些老一輩革命家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黨員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習近平總書記曾向中共高級領導干部強調,要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反對特權現象,樹立好的家風家規。
當下,黨員干部仍然要以好家風推動形成清正廉潔的黨風,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非法牟利,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帶頭樹好廉潔自律的風向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