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因何被稱為中國的總管家?【10】

曹應旺

2020年12月08日13: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人民的總服務員的角度看總管家

  關心人民的衣食住行

  周恩來認為人民的總理是為人民服務的。生前,他一直佩戴著“為人民服務”的胸牌。他喜歡說:“我是總服務員。”他把人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件件放在心上。

  吃飯問題是人民生活中最大的問題。周恩來對這個問題操心最多。新中國成立伊始,他就指出:“農業的恢復是一切部門恢復的基礎,沒有飯吃,其他一切就都沒有辦法。”他高度關注水利工作,親自抓北方農業,都與解決吃的問題有關。特別是“大躍進”之后的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為解決糧荒,花了很大精力。他一方面統籌安排,由中國人民銀行支付大筆外匯,從國外進口大批糧食。另一方面,精心計算,親自抓糧食調撥,幫助嚴重缺糧的省份渡過難關。據周恩來的工作台歷記載,從1960年6月到1962年9月,兩年零四個月裡,周恩來關於糧食問題的談話達115次,還多次出京調查糧食情況,解決糧食調撥問題。從周恩來辦公室退給糧食部辦公廳的、現仍保存的32份報表中,周恩來的筆跡有994處之多。周恩來還設計了一張《中央糧食調撥計劃表》,由於長,被稱為“哈達表”。

  吃,不僅要吃糧,而且還要吃油。周恩來認為“油料作物是副食品中最重要的一種東西”,要求各地重視油料作物種植。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來在出訪中了解到地中海沿岸國家油橄欖出油率高,對解決人民吃油問題很有好處,便決定從阿爾巴尼亞引種油橄欖樹。回國后,他在昆明海口林場栽下第一株油橄欖樹。

  穿衣是僅次於吃飯的另一個問題。周恩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親自過問棉花的良種更換、增施化肥、防治蚜虫、推廣先進植棉技術等工作。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對棉花工作抓得更緊了。在1962年全國棉花工作會議上,周恩來對代表們說:“你們回去,一定要找縣委第一書記,說棉花生產,中央不僅有幾位副總理在抓,總理也在抓。”

  對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周恩來要求在搞公共工程及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搞好民用住宅及設施的建設。為解決城市職工住房緊張的問題,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一方面設法增建住宅,增加供給﹔另一方面要求房租要同房屋的折舊、維護、管理費相等。對農村水庫建設移民的住房安排,周恩來特別重視。密雲水庫建設時,有5萬多人需要遷移。1959年5月19日,周恩來視察密雲水庫,對密雲縣委書記閻振峰說:“你是縣委書記,老鄉的房子蓋了多少?你要趕緊蓋,不然老鄉要對我們有意見的。也會影響他們的生產與生活的。以后我每月都要問你,你要是不蓋好,我就月月催你。”

  行的方面,周恩來也是想人民之所想。他提出發展經濟,交通先行,不僅重視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的建設,而且重視發展公共交通。1954年,群眾反映北京公共汽車太擁擠。為了解公共交通情況,周恩來帶著秘書上了公共汽車,下來后又上無軌電車,在北京城轉了大半圈。回到西花廳后,他很快同有關人員討論並制定了解決公共汽車擁擠問題的具體措施。1970年4月,周恩來視察北京地下鐵道,對道軌、路基、車廂、站台一一作出具體指示,甚至連車廂裡座位窄了點,胖人坐不下也想到了。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