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領袖們治水如打仗 周恩來三上三門峽【7】

尹家民

2020年12月29日16:3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三峽,領袖的焦慮與夢想

  長江大水時,周恩來正在忙於日內瓦印度支那和朝鮮問題會議,進行緊張的國事訪問。此次大水雖經荊江分洪,減輕了災害,但仍有4755萬畝耕地受淹,受災人口達1880萬人,死亡33萬多人,京廣鐵路停運百日之久,“萬裡長江,險在荊江”的嚴峻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周恩來回國后一面組織救災和恢復生產工作,一面指示長委會要從長江流域規劃入手,探求治本之策。

  1954年12月中旬,周恩來與毛澤東、劉少奇同乘一列火車南行。專列到達武漢時,林一山被請到列車會議室,領袖們要向他了解長江三峽水利問題。毛澤東打趣地說:“啊,又見到我們的長江王了!”他開起玩笑:“你能不能找個人替我當國家主席,我幫助你來修三峽。”火車輕微地搖晃著,毛澤東仰靠在沙發上,林一山與他相對而坐,劉少奇和周恩來坐在毛澤東的右邊。毛澤東開門見山地問:“三峽工程在技術上有可能性嗎?”

  林一山很有把握地說:“如果黨中央要在較早的時期內部署,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是可以建成的。”

  透過飄散的煙霧,毛澤東望著林一山,繼續問:“你的根據是什麼?”

  林一山答道:“目前蘇聯正在建設的水利工程,從技術到工程規模,和美國相差不多。因此,美國水利工程師薩凡奇有信心興建三峽工程,那麼,也應相信蘇聯專家同樣有這個水平。如果不用蘇聯專家的幫助,我們也可以建成三峽工程,但需要在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之后。因為丹江口工程規模,也算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工程,我們有了這種經驗,就能夠勝任三峽工程的設計。”開發三峽的設想,最早是孫中山在1918年提出的﹔1936年奧地利人白郎都也提出過﹔林一山提到的薩凡奇,在1944年研究並提出過“三峽開發初步計劃”。但這些設想都因政府腐敗,經濟凋敝而成了紙上談兵。

  周恩來問林一山:“你認為布可夫的技術水平怎麼樣?”

  林一山回答:“有些專家大國沙文主義思想嚴重,態度惡劣。布可夫是蘇聯建國以后培養出來的專家,對我們比較客氣,比較民主,和我們合作得很好。不過,我們頭兩年向他們學習,過兩年我們就能超過他們。”

  領袖們都笑了。他們欣賞林一山的志氣。

  毛澤東又問:“三峽工程的地質情況怎麼樣?”

  林一山:“根據坑探的結果來看,屬於花崗岩地帶,只是岩石風化比較嚴重。坑探30米后,發現了較好的岩層。”

  毛澤東頗有一些憂慮:“花崗岩風化最嚴重的情況會是怎樣?”

  林一山作了描繪:根據外國資料,花崗岩風化層最深的可達百米。但這裡岸邊的勘探表明,最深的風化層隻有30米。在三峽河段上,有25公裡的火成岩,我們才開始從幾個點上做了勘探,而在這一段的上一段屬於片麻岩,還未勘探過。

  毛澤東向劉少奇解釋什麼是片麻岩:“片麻岩是花崗岩的變質岩,很堅硬,在片麻岩地區選壩址是沒有風化問題的。”

  不知不覺,火車已經到了湖北廣水車站,外面已是黑漆漆的深夜,周恩來抬腕看看表,站起來對林一山說:“謝謝你啦,匯報完了,你可以回去了。”

  林一山剛要走,毛澤東招呼他:“不要走啦,我們聊聊天吧。”毛澤東毫無困意。劉少奇和周恩來也不便走,又繼續聊了起來,因林一山是從東北進關的,便談起高崗,而后又轉回到長江,以至於美國。毛澤東海闊天空地問:“你看,美國就國家總的條件和我國相比,怎麼樣?”

  林一山:“我國和美國的條件都不錯,互有所長,我國還可能稍優於美國。”

  毛澤東喜歡別出心裁的回答,饒有興趣地問:“為什麼?”

  林一山做了簡單的比較,毛澤東頻頻點頭,並補充說:“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遠比歐洲各國快,除了美國的天然資源外,遠隔大洋,沒有遭受大戰的摧殘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西歐在經濟體制上有許多條條框框,限制了有識之士和某些資本家的發展,而美國的州議會都有獨立的立法權,給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條件……”

  眼看東方已經露白,遠處傳來農家的雞鳴聲。周恩來擔心毛澤東過於興奮而后會疲勞,指著手表對毛澤東說:“主席,天快亮了,您該休息一下了。”

  “哦?”毛澤東撩起窗帘,朝外探了探,又看了看表,他笑了,揮了揮手,“好,大家可以休息了。”

  林一山站起來正想離開,毛澤東站起來拉住他:“你不要走,我請你吃早飯。”

  四個人在會議室裡休息了一陣,天大亮了,專列停在鄭州附近的一個小貨車站上。周圍環境很靜。有服務員來請吃飯,他們便跟著來到餐車。進餐車時,周恩來再三讓林一山先進,林一山執意不肯,用力把周恩來推進了餐車。當林一山走進餐車時,一眼就看見了江青。她站在毛澤東的身旁,也微笑地望著陌生的林一山。江青一聽林一山的口音,就知他是山東人,但搞不清是哪個縣的,她問林一山:“你是什麼地方人?”

  毛澤東代為答道:“他是你老鄉還不知道,都在山東半島,你在西頭,他在東頭,你是諸城,他是文登,隔得多近吶!”

  江青也笑了起來。

  回到北京不久,毛澤東請周恩來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聯系,要求派蘇聯專家來華幫助長江流域規劃工作。布爾加寧很快給周恩來一個復照,答復立即派首批專家12人來華。蘇聯專家來后,經過一段了解情況,認為長江流域規劃的各項准備工作充分,可以立即著手三峽工程的設計。1955年底,周恩來請林一山和蘇聯專家組組長德米特裡也夫斯基一同到北京開會。周恩來主持會議,圍繞著治江戰略重點應放在哪裡,是在貓兒峽還是在三峽修建水庫等問題,認真聽取了雙方的意見。周恩來最后明確指出,三峽水利樞紐有著“對上可以調蓄,對下可以補償”的獨特作用。三峽應是長江流域規劃的主體。德米特裡也夫斯基也贊同周恩來的意見,他們幫助找到了三峽三斗坪壩址。長江流域的規劃工作和三峽工程的設計工作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毛澤東聞訊后很高興。1956年,毛澤東在武漢三次暢游長江后,將他治理長江的理想寫進了著名詩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1957年12月3日,周恩來為全國水力發電建設展覽會題詞:為充分利用五億四千萬千瓦的水力資源和建設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遠大目標而奮斗!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