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與“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

趙袆楠(北京)

2020年11月24日08: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從“一手”到“兩手”

  新中國成立前后,與國民黨進行軍事斗爭仍然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之一。蔣介石集團逃到台灣之后,中共中央曾設想了多種武力解放台灣的方案。作為中共軍事方面的主要決策人之一,周恩來也對武力解放台灣作了多種構想。他協助毛澤東向東南沿海調集兵力和渡海作戰的武器,擬出了渡海作戰方案,並且要求沿海部隊按此方案預先進行多次演習。可以說,當時渡海作戰,解放台灣,是相當有把握的。當時,中央領導人對台灣問題的解決,隻有“一手”,即武力解放。

  就在中國共產黨准備武力解放台灣時,20世紀50年代的台海局勢發生了變化。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派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這一舉動產生了3個直接后果:第一,台灣方面的海空防御能力發生了質的飛躍,採用軍事手段解放台灣,代價相當大,並且沒有取勝把握﹔第二,在朝鮮戰爭已經打響的情況下,我們如果再於台灣海峽作戰,勢必開辟兩個戰場,不能確保抗美援朝這一用兵重心。同時,新中國的經濟力量和軍力亦難以支撐。而事實上,當時毛澤東已經下定了抗美援朝的決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兵力轉而向北方集結﹔第三,台灣問題已經牽涉到中美關系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由於當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中美關系某種程度上又是國際問題。這3方面原因,成倍地增加了我們武力解放台灣的難度。在抗美援朝戰爭勝負未決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對武力解放台灣採取從緩的方針。在此背景下,台灣問題的發展出現了兩個趨向:一個是將海峽兩岸的問題仍然置於中國人內部問題范圍,在國共兩黨之間解決﹔另一個是把台灣問題國際化,使之成為更大范圍的國際性問題。以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極力爭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而蔣介石集團為了爭取生存,一開始亦對此採取曖昧態度。

  在朝鮮戰爭打響、我軍用兵重點在北方的情況下,為了粉碎西方反華勢力分裂中國的陰謀,爭取順利解決台灣問題,中共中央對台方略發生了從“一手”到“兩手”的轉變,即從單純強調武力解放台灣的“一手”,轉變為既堅持武力解放台灣、又爭取和平解放台灣的“兩手”。周恩來正是這一方略轉變的推進者。1950年6月28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嚴厲駁斥美國總統杜魯門27日關於台灣地位國際化的聲明,斥責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協防”台灣海峽,武裝侵略台灣。周恩來這一聲明得到了包括我國民主黨派在內的全國各界人士的響應。此后,周恩來在會見外賓談到台灣問題時,多次強調中國從不放棄武力解放台灣的原則。此時,他在談話中把著力點集中於進一步揭露美國反華勢力分裂中國的圖謀上。1954年9月,周恩來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就台灣問題嚴正指出:一切想把台灣交給聯合國托管,或者交中立國代管,以及“中立化”台灣和制造所謂“台灣獨立國”的主張,都是企圖割裂中國領土,使美國侵佔台灣的行為合法化。這都是中國人民絕對不允許的。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