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從家庭和時代背景 看毛澤東周恩來的文化和性格特征

韓同友  房士鴻

2018年06月28日15: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從早期熏陶看毛澤東、周恩來的文化特質

  [摘要]毛澤東、周恩來誕生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從小就面臨沉重的歷史、社會和家庭難題,他們在家鄉受到的早期教育,特有的社會、家庭、文化影響和環境熏陶,在其成長歷程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從而使他們形成了較為相同的文化特質,即: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不懈進取的奮斗意識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超乎尋常的求知欲,善於慎思明辨﹔腳踏實地的求實作風和不因循守舊的創新意識﹔大公無私、純朴善良、愛憎分明的性格。這些文化特質,為日后他們的成長道路,准備了良好的條件和豐富的元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毛澤東﹔周恩來﹔早期教育﹔文化特質﹔性格特征

  在20世紀的世界政治舞台上,毛澤東、周恩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政治偉人。他們的思想甚至性格,都對中國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那麼,這兩位偉人在文化性格上,到底有些什麼特點呢?本文試圖從早年他們在家鄉所受熏陶的角度,來探討他們共同的文化特質。

  一、毛澤東、周恩來誕生的時代和家庭背景

  (一)毛澤東、周恩來誕生在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1893年毛澤東誕生於湖南湘潭,1898年周恩來晚毛澤東5年誕生於江蘇淮安。在19世紀90年代前后,中國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局之中。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打開了腐敗的清王朝的大門,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災難深重。毛澤東誕生后的第三年--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中國的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並且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賠款白銀二億兩,要求中國七年內付清﹔規定日本可在中國任意設廠。周恩來誕生的前半年--1897年11月,德國強佔中國的膠州灣,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隨后的1898年,中國發生了試圖改變封建舊體制的戊戌變法。但正是這個時候,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更加變本加厲。而清政府更加腐敗無能、喪權辱國,與帝國主義者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偌大的中國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毛澤東、周恩來出生的時代就是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他們以后所具有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尊心,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二)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家人,都對他們的成長寄予厚望。毛澤東與周恩來,都是家裡的長子。毛澤東的父母給孩子取名為“澤東”,字“詠芝”(后改“潤之”),取“潤澤東方”之意。周恩來的父母為其所取之名,有“恩自日邊來”之意,這是一個寄予希望且富有詩意的名字。除學名“恩來”之外,周恩來還有一個字叫“翔宇”,小名叫“大鸞”。鸞,是一種與鳳凰齊名的神鳥。傳說,這種神鳥,象征著吉祥、幸福,它一出現,天下便太平安寧。毛澤東和周恩來所受的這樣一種傳承的家教,暗示著他們成年以后都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