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從家庭和時代背景 看毛澤東周恩來的文化和性格特征【4】

韓同友  房士鴻

2018年06月28日15: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三、毛澤東、周恩來所受到的文化影響

  (一)毛澤東和周恩來,從小沐浴在濃厚的中國地域文化的強大磁場中。毛澤東處在湖湘文化的影響下,周恩來則深受江浙文化豐富內涵的熏陶。毛澤東所感受的湖湘文化,具有鮮明特質:政治意識極為強烈,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注重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愛國主義傳統尤為突出,其中有許許多多愛國主義的代表人物,如屈原、賈誼、陳天華、黃興、宋教仁、章士釗等﹔蘊藏有博採眾家的開放精神與敢為天下先的獨立創新精神,具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包容中西文化的精髓,融會古今文化的長處。這些,對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影響很大。

  而周恩來所體驗的江浙文化,也具有獨特內涵,其中堅忍不拔、開拓創新、敢於擔當、聰穎睿智、協商融通等特質,在周恩來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時,周恩來還處在祖輩所固有的師爺文化的歷史積澱影響中。周恩來的父親周貽能由於受父輩的影響,在取得“國學生”的學位后,也做過師爺。師爺家庭慎思明辨、思之縝密、行之周全的傳統,對少年周恩來的成長不無影響。

  (二)毛澤東和周恩來,從小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經典的濃厚影響。毛澤東童年時代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湘鄉唐家坨的外婆家度過的。除了16歲前停學兩年在家務農以外,其他時間他都在家鄉的幾處私塾讀書。他還經常在舅舅開的書館裡聽一些自己喜歡的內容。毛澤東后來概括說:“六年孔夫子。”【《毛澤東傳(1893-1949)》,第6頁。】他讀過的書中,主要是儒家文化的傳統典籍,除了“四書”、“五經”外,還有《三字經》、《百家姓》、《增廣賢文》、《幼學瓊林》等普及入門讀物。這些書,不僅開啟了他的智慧,還培養了他“鑒古知今”的愛好,幫助了他后來熟諳“古為今用”。

  在周恩來從小接觸到和認真閱讀的書籍中,多數也是中國傳統的文化典籍,比如《三字經》、《千字文》、《神童詩》,以及《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等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書籍,雖然不能全讀懂,但對他的思維個性,卻是最早的熏陶。

  (三)毛澤東、周恩來在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也在求學中深受一些改革求變思潮的影響。毛澤東、周恩來所處的時代,是新舊社會交替的時代,也是新舊思潮沖撞的時代。這些對他們的思想和性格的變化,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辛亥革命前,毛澤東偶爾讀到鄭觀應的《盛世危言》一書,書裡講社會要改良,毛澤東非常喜歡。這樣,他開始知道一些發生在山外的當今中國的大事,感到中國不能守著老樣子不作變革。這之后,毛澤東開始較多地接受維新派思想,特別喜歡梁啟超那些筆端常帶感情的文章。康有為、梁啟超成了他崇拜的人物,他是從維新派那裡接受政治啟蒙的。但是,一旦他接觸到孫中山的思想,得知孫中山主張的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潮已代替康、梁的維新變法思想而成為時代的主流后,他便開始推崇孫中山。后來毛澤東考入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這時,他的心思已不在讀經書上,而經常到學校藏書樓借閱中外歷史、地理書籍。他讀到拿破侖、彼得大帝、華盛頓、格萊斯頓、盧梭、孟德斯鳩和林肯的事跡,從而懂得了富國強兵之道,他認為: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我們應該講究富國強兵之道,我們每個國民都應該努力。參見【《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9頁。】

  在讀了不少傳統文化典籍后,周恩來也有機會接觸革新著作。周恩來在淮安表舅龔蔭蓀的家塾寄讀時,深受影響。龔是革新派人物,結識同盟會成員,贊助革命,常向周恩來介紹些新思想和時事政治知識,使周恩來開始受到政治上的啟蒙。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