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保孜
2019年05月14日16: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蘇聯衛星上天,對毛澤東觸動很大。他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說:“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他隻參加過一次國際性會議,那就是1957年深秋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共產黨高級首腦會議。
毛澤東去莫斯科時,正值蘇聯衛星上天不久。他一下飛機,便在莫斯科機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進一步征服大自然的新紀元的開始。讓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向蘇維埃共和國和蘇聯人民,表示熱烈的祝賀!”
蘇聯第二顆衛星上天時,毛澤東還沒有離開莫斯科,他聽到這一消息高興地對赫魯曉夫說:好,你們又一顆衛星上天了,真了不起!美國吹得神乎其神,為什麼連一個山藥蛋都沒拋上去呢?這個意義很大,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蘇聯衛星上天,深深震撼了毛澤東。他回國之后,就將中國人的“飛天夢”反映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中。會上,毛澤東一邊吸煙,一邊認真聽著代表們的發言。衛星問題一直在他腦海裡纏繞不散。此刻,當聽到代表們又一次談到中國的衛星時,他有些坐不住了。毛澤東掃視了一眼會場,對大家說:近一段時間來,人造衛星問題一直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我的心情當然也和大家一樣。蘇聯在去年就把衛星拋上了天,美國在幾個月前也把衛星拋上了天。那麼,我們怎麼辦?
毛澤東講到這裡,突然停頓下來,狠狠滅掉手中長長的煙頭,然后將大手一揮,朗聲說道:“我們,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是毛澤東代表中國人民向世界立下的誓言,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有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勇氣和決心。
毛澤東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接著風趣地說:“當然口羅,衛星應該從小的搞起,但是像美國雞蛋那麼大的,我們不放!要放,我們就放他個兩萬公斤的!”
毛澤東話音剛落,所有與會者全站了起來,熱烈的掌聲長達好幾分鐘。
兩年后,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自己設計研制的液體火箭,豎立在位於上海南匯縣老港鎮高20米的發射架上。
發射場條件之簡陋,在世界航天史上可謂空前絕后。總指揮下達命令,靠的是扯著嗓門大聲喊叫和舞動旗幟﹔給火箭加注推進劑用的是一個工人自己做的土工具,利用自行車打氣筒作壓力源﹔沒有自動的遙測定向天線,就用人工轉動天線去跟蹤火箭。
盡管這枚火箭的飛行高度僅為8公裡,但取得的初步成功還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3個月后,毛澤東來到上海新技術展覽會。他躬身仔細察看了這枚探空火箭。他得知飛行高度為8公裡時,依然十分興奮,伸出大拇指說:“8公裡,也了不起呀!”
但接下來的衛星研制過程之艱巨和曲折,簡直令人難以想象。雖然中科院早在1958年1月成立了以錢學森為組長、趙九章為副組長的攻關小組,但一起步便因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困難而推遲。
1964年6月29日,我國自己研制的第一枚彈道式導彈發射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發射衛星的工具問題,使發射衛星成為可能。
1965年1月,周恩來批准了科學院提出的研制衛星的具體方案。方案把中國第一顆衛星的外形定為72面體的球形,因此,這顆衛星被命名為“東方紅一號”。
正當人們都滿懷信心研制“東方紅衛星”時,1966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這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使整個衛星科研隊伍受到了重創。最令人惋惜的是,參與研制工作的著名科學家趙九章等人被迫害致死。
當時,在派性橫行的日子裡,年僅37歲的孫家棟出任衛星總體設計部主任。此時,他已經是第四任“東方紅衛星”的總設計師了。
在那個年代,搞衛星研制,除了有眾多的技術難題要攻克之外,還有許多附加在衛星上的政治難題要求科研人員攻克。現在看來實在荒唐可笑。
例如怎樣讓世界人民用肉眼能看清衛星,如果看不清衛星,將大大損害中國的形象。而東方紅衛星設計完成后才發現,衛星表面的反光率很低,亮度隻相當於天空中的六等星。這個亮度,地球上的人用肉眼是不可能看清衛星的。
接著,又來了一個“政治”問題急待解決,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衛星的許多儀器被嵌上了毛主席像章。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衛星的重量,影響衛星散熱,而且對衛星的穩定性也帶來影響。
上面諸多敏感的政治問題,誰都不敢輕易決斷,於是大家隻好匯總到周恩來面前。
周恩來接見了錢學森、孫家棟等專家。他說:“政治挂帥是要把工作做好,而不能庸俗化。你們回去把道理給大家講清楚,搞衛星一定要講科學性。”
匯報結束之后,專家們又立刻返回一線,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整改和測試。
1970年4月23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終於完成發射前的一切准備工作,達到了發射要求。就這樣,歷經12年風雨磨難,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問世了。
4月24日凌晨,毛澤東批准實施發射。
晚上10點,從國防科委指揮傳來喜訊:衛星、火箭分離正常,衛星入軌了!
一時間,東方紅一號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響遍全球。
周恩來立刻向毛澤東報告了這一喜訊。毛澤東一把扔掉手中的煙頭,高興得手舞足蹈:“好,太好了!恩來,准備慶賀,准備慶賀!”
“五一”國際勞動節晚上,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參加研制和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代表。
40多年過去了,“兩彈一星”培養和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和作風優良的科技隊伍。當年參加工程的小伙兒,今天已成了載人航天工程的領軍人物。飛天夢想成真的中國航天人,開始把目光投向更遠的下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