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逼出來的“兩彈一星”【3】

顧保孜

2019年05月14日16: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說:中國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們有彈無槍,我們要用導彈把原子彈打出去,用行動來回答輿論的挑戰

  導彈不僅是原子彈的運載工具,也是中國國防力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如果沒有能將原子彈送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工具,那麼中國核威懾將等於零。

  導彈研制幾乎與原子能工業同時起步的。

  1956年3月,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會議作出了發展導彈的決定,並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航空工業委員會,具體領導導彈航空工業工作。會上,周恩來傳達了黨中央的決定,把發展原子能和導彈航空工業作為我國國防現代化的兩個關鍵項目,把研制“兩彈”放在優先的重要地位。

  1956年11月,為加強對原子能事業的領導,國務院成立了以宋任窮為部長的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具體負責實施我國原子能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1964年7月9日,“東風二號” 常規導彈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主持下發射成功。這一步走在了原子彈爆炸之前,也為發展戰略核武器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后,周恩來說:中國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們有彈無槍,無非是說我們光有原子彈,沒有運載工具,我們要用導彈把原子彈打出去,用行動來回答輿論的挑戰!

  盡管我們已經有了常規導彈,但是要發展為戰略導彈,實現原子彈與導彈結合,並不是簡單的事。

  這個艱巨的任務再次落在錢學森的肩上。

  既然接受任務,就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因為在錢學森的記憶裡,有過一次失敗的記錄。那是1962年,一枚由我國自行設計制造射程為1000公裡的中近程導彈,起飛之后,20秒就開始橫飛了,軌道改變太早,結果落在地上。有了這一次的失敗教訓,周恩來非常重視安全問題。他要求研制和試驗單位務必做到“導彈在飛行中不能掉下來,掉下來也不能發生核爆炸”。這無疑給錢學森的研制團隊下達了“隻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軍令狀。

  正當錢學森的團隊進入研究制造核導彈的關鍵時刻,“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許多工廠和科研單位都停止了正常工作,這給核導彈工程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周總理親自命令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派部隊進駐錢學森家裡,24小時保護他的安全,並對核導彈研制單位實行全面軍管。

  人民共和國的這支特殊的核導彈科研隊伍,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復雜的政治環境中,沿著一條崎嶇坎坷的漫漫征途向前攀登著。

  艱辛的耕耘終於換來豐碩成果。1966年10月,就要進行“兩彈”結合試驗了。

  也許是前次失敗的影響,試驗在即,毛澤東對前去督戰的聶榮臻說:“你是常打勝仗的,這次可能打敗仗,要准備兩手。”

  26日,聶榮臻飛抵導彈試驗基地。當晚,他聽取了錢學森等人的匯報,確定了導彈具體發射時間。

  27日上午9時,核導彈准時點火起飛。9時9分 14秒,核導彈在核試驗基地上空的預定落點實施爆炸。

  中國的導彈核試驗圓滿成功!

  聶榮臻興奮地拿起電話向中央匯報:……我們成功了!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