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紅琴
2017年06月28日11: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六大前后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最復雜、最艱難的一個時期。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周恩來是當時黨的核心領導人之一,在此期間幾乎有關中國革命的所有重大問題上,都與共產國際及其代表有過較為密切的接觸。他堅決貫徹執行共產國際的決議和指示,但注重實際,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為開辟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作出了巨大貢獻。
臨危受命,領導南昌起義
1927年四一二事變后,面對國民黨的屠殺政策,是跪地求饒,引頸就戮,還是挺起身來實行武裝反抗,這是當時黨內爭論的焦點。周恩來是主張武裝暴動的中共領導人之一。1927年6月17日和20日,周恩來兩次在中央常委會上提出湖南暴動計劃的報告,並已派大批軍事同志前去湖南﹔但共產國際代表羅易對暴動計劃改了又改,所需款項也遲遲不發,最后認為暴動不可能,使得暴動未能付諸實踐。為此,負責軍事的周恩來與羅易大鬧一場。之前的5月下半月,共產國際執委會第八次全會通過《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不指名地批評了陳獨秀,並要求中共公開宣布退出國民政府﹔開展土地革命、武裝工農,“糾正黨的領導所犯的根本性錯誤”,明確提出改組中央領導。陳獨秀和共產國際代表卻主張妥協退卻,抵制、扣押共產國際指示武裝反擊的訓令。6月下旬以后,武漢政府的分裂已不可避免。
7月12日,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中共中央進行改組,由張國燾、李維漢、周恩來、李立三、張太雷組成中央臨時常務委員會。陳獨秀從此離開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崗位。經過改組,主張武裝反抗國民黨屠殺政策的力量在中央取得了領導地位。7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在武漢開會,決定土地革命和民眾武裝暴動的新政策,決定由周恩來領導發動南昌起義。周恩來連夜回軍委召開會議,他說國際指示,我們黨要組織一支5萬人的軍隊,要用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並指定聶榮臻、賀昌、顏昌頤組成前敵軍委,聶榮臻為書記。7月23日,共產國際代表羅明納茲到達漢口,接替鮑羅廷、羅易、維經斯基的工作。24日,羅明納茲、加倫、張國燾、周恩來在武漢舉行會議。周恩來在會上要求中央從速決定南昌暴動的名義、政綱和策略,並要求共產國際經由汕頭迅速予以軍火和物資接濟。同時,根據加倫的提議,會議規定起義后部隊的行動方向:立即南下,佔領廣東,取得海口,以取得國際援助,再舉行第二次北伐。7月25日,“最高領導機關”(聯共中央)致電羅明納茲、加倫:“如果有成功的把握,我們認為你們的計劃是可行的”。隨后,聯共中央決定立即給羅、加寄去30萬美元。這說明南昌起義得到共產國際的批准。正當起義准備工作緊鑼密鼓進行時,7月29日,張國燾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到九江,給中共前委連發兩份急電,說起義宜慎重,無論如何等他到南昌后再決定。30日,張國燾到南昌后,立即召開前委緊急會議。會上,張國燾提出起義如有成功把握,可以舉行,否則不可動,應征得張發奎的同意,否則不可動,並稱這是共產國際代表的意見。周恩來和前委其他成員一致反對這一主張,堅決表示:起義斷不能遷延,更不可停止,應當是我黨站在領導地位。因張國燾是中共中央代表,不能以多數決定。激烈爭論數小時,平時性格溫和的周恩來這時再也忍不住了,最后憤然以辭職抗爭,說:“國際代表及中央給我的任務是叫我來主持這個行動,現在給你的命令又如此,我不能負責了,我要即刻回漢口向中央報告。”說話時,周恩來還氣得拍了桌子。31日早晨,再次開會,又辯論了幾個小時,最后張國燾屈服了。8月1日凌晨,周恩來領導的起義部隊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為全黨樹起一面新的革命旗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