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蔚
2020年12月08日13: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顧全大局
六屆三中全會后,全黨本來可以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繼續努力,擴大反對“左”傾錯誤的成果,補救立三錯誤所造成的損失。但是,就在這一時刻,共產國際的態度卻變了。他們因為李立三在六屆三中全會前的兩次講話而大發雷霆。
李立三在講話中,說“等到佔領武漢之后,就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去和共產國際說話了”;還說了中國的武裝暴動在遭到帝國主義干預時,要把蘇聯卷入戰爭等。這些言論,再加上李立三多次對抗共產國際關於停發6月1l日決議和制止武裝暴動計劃的指示,使共產國際十分惱怒。於是,共產國際決定“給這種反共產國際的立場以致命的回擊”。他們把李立三的錯誤升級,指責他是半托洛茨基主義盲動主義的路線,甚至認為“不但是路線的問題”,還在“組織上”“進行反國際的斗爭”。共產國際在10月23日發給中共中央指示信中,提出:“在中國革命最重要的時機,曾經有兩個在原則上的根本不同的政治路線彼此對立著”,“這就是立三同志的路線,這就是反國際的政治路線”。
這樣一來,周恩來、瞿秋白採取的一系列糾正立三錯誤的措施和剛剛召開的六屆三中全會,也就處於被批判的地位。原來正確穩妥的做法變成了保守調和的錯誤,忠實貫徹國際的七月指示的做法成了批判的對象。
共產國際的態度發生改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瞿秋白的不滿。瞿秋白在六大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在處理莫斯科中山大學中國留學生中的斗爭時,瞿秋白批評了少數人的宗派活動,這使得共產國際東方部負責人米夫對他十分不滿。共產國際要求中共中央在必要的限度內刷新中共代表團的成分,並且說瞿秋白已走上了“與托派聯盟的道路”,要撤消他的中共代表團團長職務,讓其回國內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