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處理“立三問題”始末【2】

馮曉蔚

2020年12月08日13: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糾正錯誤

  1930年8月19日,周恩來回到上海。他採取思想上說服教育、工作上穩步糾正的辦法,以同志式態度和李立三一起討論和改正問題。周恩來通過個別談話和會議傳達等方式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決議。經過討論,大家基本上統一了對形勢的看法。隨后,中共中央發出一系列指示和決定來糾正李立三冒險主義的主要錯誤。周恩來親自起草了中共中央致長江局的三封信:

  9月1日第一封信中說:“促成全國的革命高潮,是要有步驟的,是要依據於主觀力量(這當然要聯系到客觀發展的可能)來作正確決定的。”“今天武漢還不能暴動,還不是暴動的前夜。”

  9月4日第二封信中說:“你們一切工作計劃,最中心的缺點是在布置暴動上做文章。”“應堅決反對這一觀念———‘左’傾會比右傾好些。”

  9月9日第三封信中說:“鞏固的而不是猛進的向前發展,更成為目前的中心問題。”

  9月4日,中央決定恢復被李立三取消的黨、團、工會的領導機構和組織系統。9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停止武漢、南京暴動和上海總同盟罷工。

  9月24日到28日,上海租界內麥特赫斯脫路的一幢花園洋房裡,中國共產黨秘密召開了六屆三中全會。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共產國際7月23日決議,糾正李立三的錯誤。周恩來在會上作了《關於傳達國際的決議的報告》。他說,“中國革命新高潮已無可懷疑,但在今天,中國工農的力量還不能聚集起來襲擊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的統治。今天還沒有全中國客觀革命形勢,也就是說今天還不是全國的武裝暴動的形勢”。他說,李立三是“把前途的某一可能”,“作為今日要做的根據”,這就導致了冒險主義的錯誤。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