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平
2020年10月27日10: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二、積極主動加強國共兩黨的聯系,爭取和團結愛國人士,發展愛國統一戰線
周恩來認為,要和平解放台灣,必須在較長的時期裡加強兩岸的聯系、逐步溝通,並且出台相關的政策措施,舉行國共談判,才能實現。針對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溝通十分困難的實際,周恩來就通過密使將中共的和談願望傳遞給台灣當局,以促成國共和談。1956年3月中旬,周恩來接見即將赴台的李濟深前衛士長英國人馬坤,請他向蔣介石傳話:蔣介石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同他合作過兩次。既然我們主張和談,我們就不排除任何一個人,隻要他贊成和談。未來統一后,蔣介石還在台灣,槍也在他手裡,他可以保住,主要的是使台灣歸還祖國,成為祖國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國人民的諒解和尊重。
1963年底,周恩來率代表團出訪亞非歐十四國。在廣州停留時,周恩來秘密會見了香港文化界知名人士張群。張群正准備去台灣,周恩來要他轉告台灣當局,美國正准備採取更多行動搞“兩個中國”,而國共兩黨可以在反對“兩個中國”的問題上取得一致。我們不會因自己強大而不理台灣,也不會因自己有困難而拿原則去做交易。我們是從民族大義和祖國統一大業出發考慮對台政策的。
與國共兩黨高層都有深交和影響的張治中、傅作義多次致信蔣氏父子和台灣第二號人物陳誠,轉達中共對台的和談政策。1963年初,周恩來再請張治中、傅作義致信陳誠,闡明台灣的處境與前途。信中對比台灣對美關系和台灣對大陸之關系,說明今日反台者並非中共實為美國,而支持台灣並非美國實為中共。中共這樣做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之不可侵犯性。談到對台灣的政策時,信中除重述過去對台灣回歸祖國后的建議外,並做了更具體的說明。信中歸納了4句話:“局促東隅,三位一體,寥廓海天,不歸何待。”
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於1960年7月赴香港前,周恩來與他作了一次長談。告訴他到港后若與台灣方面人士談話,可以透露以下意思:蔣介石目前的關鍵是名和利。利的問題,隻要台灣回到祖國,國家是可以補助的﹔名的問題,當然不隻在台灣,而在全國。榮譽職務很多,可以解決,中共自有善處。1962年和1964年,章士釗不顧年事已高,又兩次赴港約談與台灣方面有聯系的老朋友,為國共兩黨再開和談做了大量工作。在積極尋求與台灣當局溝通的同時,周恩來也積極團結愛國人士,爭取發揮他們的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