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聞浪
2020年05月13日11:08 來源:黨史文苑
顏金生過三關
解放老將軍的工作,大體上有個工作程序。第一步是由總政治部審查鑒別原先把老將軍們打倒時所做的結論,確認哪些是無中生有的、哪些是顛倒黑白的、哪些是無限上綱的。審查完畢后,總政治部拿出來的審查結論,還必須與把老將軍打倒的原單位取得大體一致的意見。這一關比較難過,因為有的單位把老將軍們打倒的那些人還在台上,解放了老將軍,無異於否定了他們的“成績”。所以這些人總要找各種各樣的借口來拖延。最難的一關是在政治局。按照規定,每個被解放的將軍最后都須經政治局會議討論通過。政治局會議一般在下午7時半召開,一次會議通常討論4位將軍的審查結論。每位將軍都有一份材料,包括其經歷、被打倒的情況、甄別情況、總政的審查結論,個別的還要附上必要的証明材料。這些材料,與會的政治局委員人手一份,討論前先瀏覽一遍。每次政治局開會討論老將軍的解放問題,田維新都要提一大包材料。當時政治局會議是由周恩來主持。材料發完,周恩來便宣布:“大家先把材料看一看。”到了田維新講材料時,發難的就是“四人幫”,尤以江青和張春橋為最甚。江青的慣用手法,是不顧事實胡攪蠻纏,硬說那是錯誤的,顛倒黑白,無限上綱,然后再倒打一耙,指責總政的甄別結論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反對“文化大革命”,保反革命,保走資派。這樣,從下午7時半開始的會議,往往到半夜12時也結束不了,通常吃過夜宵后一直討論到凌晨3時才結束。田維新回憶說:“在討論老將軍解放問題的政治局會議上,爭論之激烈、時間之漫長,真令人難以忍受。后來與江青爭辯得多了,也就習慣了,不怕了,無非是多幾頂帽子就是了。”
在田維新的記憶中,周恩來主持這樣的政治局會議,說話不多,隻在要害處說一兩句。不過常常是他的一兩句話一出口,江青一伙就爭不起來了,事情也就定了。周恩來雖然說話不多,但是對每個人的態度都了如指掌。某個問題,他感到需要誰支持一下,便會及時點將:“劍英你說呢?”周恩來從不在會上與江青公開爭論。但是如果江青誣人太甚,帽子扣得太大太多,周恩來就會及時地出來說話。他常用很簡潔的語言,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述說一遍,然后反問一句,江青常常就啞口無言。如果被解放的某個干部確實有些缺點錯誤,江青一伙就會趁機無限上綱。這種時候,周恩來常常會說上幾句:“這算個什麼錯誤,這是工作中的問題,誰都會有這樣的問題。”輕輕幾句話,便將江青一伙扣的大帽子不動聲色地頂了回去。到大家的意見都說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周恩來還會問一句:“你們還有什麼意見?”如果沒有人發言了,周恩來才宣布:“這事就這樣了。”然后轉入下一個干部解放問題的討論。由於江青一伙的發難,175位將軍的解放問題在政治局討論時,沒有幾個是很順利的。在田維新的記憶中,顏金生將軍是比較順利的一個,但也連闖了江青設置的三道關。顏金生少將是湖南茶陵縣人,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建國后先后擔任過西北軍區炮兵司令員兼政委,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委,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開始前不久,他轉業調任國務院文化部副部長。
文化部的副部長怎麼由總政來審查解放呢?田維新說:“顏金生是軍隊轉業干部,到文化部工作時間不長,沒有什麼錯誤,可以解放。”理由隻有一句話,顏金生到文化部時間不長。其實當時文化部系統控制在江青一伙手裡,把顏金生從文化部系統調出來,由軍隊去安排,這就跳出了江青一伙的魔爪。這是周恩來解放干部的一著巧棋。江青一聽又發難了:“顏金生有錯誤,他推行了資產階級文藝路線。”田維新解釋說顏金生是工農干部,識字不多,不可能提出什麼文藝路線。發給政治局成員的材料上明明白白地寫著:顏金生,1918年出生,1932年14歲就加入人民軍隊,他能讀過多少年書!朱德一聽江青又要無理取鬧,說:“顏金生他就不識幾個大字嘛。”總司令為將軍說話,一言九鼎,江青頓時啞了。田維新又介紹說:“准備把顏金生同志派到陝西……”話音未落,江青又反對了:“你是讓顏金生到陝西給二方面軍壘山頭。他不應分配到西北,應該分配到東南。”江青拉幫結伙,以“山頭”度人。對這種猜忌之心,田維新解釋說:“陝西省軍區司令員黃經耀是從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任上調過去的。”李德生說:“現在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二方面軍的同志在陝西已經不多了。”經過解釋,顏金生將軍去西北獲通過。田維新繼續說:“我們考慮讓顏金生到陝西當政委。”江青再次反對:“他犯那麼大的錯誤,當正職不合適。”田維新說:“陝西省軍區原來有一個政委,派顏金生同志去陝西,是考慮讓他去管軍工企業。現在備戰,陝西軍區企業很多。”葉劍英也出來說話:“現在備戰,炮彈子彈很不足,急需抓一抓。”周恩來表態:“我看顏金生同志調出文化部,到陝西當政委管軍工是合適的。”周恩來一錘定音,顏金生順利過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