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聞浪
2020年05月13日11:08 來源:黨史文苑
結論作出以后,楊勇等了半年,才被分配到沈陽軍區任副司令員。當時沈陽軍區司令員是陳錫聯,他與楊勇在解放戰爭時期都曾是劉鄧大軍的兵團司令員,還是並肩指揮作戰的老戰友。他歡迎楊勇去沈陽,並建議楊勇擔任軍區黨委第三書記。過了不久,中央調楊勇出任新疆軍區司令員。楊勇上任之后,周恩來在楊勇的結論上再次批示:“田維新同志,我們給楊勇做的結論似乎口徑嚴了一些,請你再征求楊勇同志一次意見。”
周恩來總是這樣體諒和愛護做具體工作的同志。他在批示中用“我們”而不用“你們總政”那樣的字眼,主動承擔了“口徑嚴了一些”的責任。然后又用“似乎”一詞緩和批示的語氣,以減輕做具體工作的同志的壓力。盡管周恩來的批示口氣很和緩,田維新深知其中份量。他再次親自跑到楊勇下榻的京西賓館,把總理的批示給楊勇看了。楊勇還是那個態度:“我不是說沒有意見嗎?”田維新說:“總理說還是嚴了一些。”見楊勇一時沒有表示,田維新又說:“我把結論放在你這兒,等你考慮成熟了以后我再來。”第二天,田維新帶著總政干部部的一位處長再次去京西賓館拜訪楊勇。不料楊勇還是說對結論沒有意見。田維新又做了半天工作,楊勇才說,結論中提到的一個問題,是一個科長干的,但是自己負有領導責任。“把這件事寫在我的頭上也是可以的。”當總政根據楊勇本人的意見修改了結論之后,楊勇看也不看便簽了字。
李德生“提審”吳克華
吳克華中將是1929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文革”初期,他在炮兵司令員的任上被打倒,打倒之后便失蹤了。“吳克華哪裡去了?”周恩來在政治局討論落實干部政策的一次會議上發問。總政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立即展開調查。可是炮兵司令部的干部和一些造反派都說不知道吳克華在什麼地方。最后從一位干事口中才獲悉:吳克華被秘密關押在地下室裡。得知了吳克華的下落,下一個難題是怎樣把他安全地接出來。因為總政治部並沒有掌握直接的証據,萬一關押吳克華的那伙人聞訊拒交或把將軍轉移,將使問題更加復雜化。李德生聽了匯報以后,靈機一動,寫下了一紙手令:“提審吳克華”,令總政保衛部當晚即派人前去提人。關押吳克華的那伙人,一看李德生的親筆手令,以為總政與他們持同樣的觀點,爽快地將吳克華交了出來。人是找到了,卻引來了一場誤會。保衛戰士把吳克華帶到京西賓館的一個會客室,向坐在那裡的李德生和田維新報告說:“報告首長,吳克華帶到。”李德生說:“知道了。”小戰士便退了出來。李德生在沙發上欠了欠身,對吳克華說:“吳克華同志,請坐。”吳克華聽說又要“提審”,以為自己又要挨整了。他對李德生說話口氣和用詞的變化毫無覺察,不僅不敢坐,反而俯首彎腰,一個勁地說:“我有罪,我有罪!”李德生知道吳克華誤會了,說:“我們是奉周總理之命來找你談話的。”吳克華仍不敢相信這戲劇性的重大變化——從“提審”一變而為同志間的談話。“文革”這幾年,挨斗挨批受騙多了。眼見已經時過半夜,而吳克華顯得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這一反差巨大的突變,李德生隻好順其自然,第二天再談。吳克華解放后,出任過鐵道兵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烏魯木齊軍區司令員和廣州軍區司令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