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抵制冒進:要重工業,也要人民

2020年01月06日15:14    來源:手機看新聞

  中國共產黨八屆二中全會(資料圖)

  1949年之前,舊中國的最大特點是國弱民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如何在加快工業化建設的同時,盡可能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改善,是擺在共和國總理周恩來面前的難題。“要重工業,又要人民”,這句話雖然是周恩來在1956年11月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說的,實際上,這是周恩來從建國之初就已明確的治國理念。

  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導思想

  新中國成立之初,整個國民經濟滿目瘡痍。周恩來認為,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民的生活問題,吃飯、穿衣問題。他當時明確提出:“我們要恢復生產,首先就得恢復農業生產。”(《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953年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周恩來在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上報告說:我國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的基本任務應當是,首先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基礎﹔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私營工商業的改造,並正確發揮集體農業、手工業和私營工商業的作用。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保証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比重的穩步增長,為了保証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鑒於當年各地搞經濟建設的積極性很高,盲目上馬的現象已有發生,周恩來強調指出:“發展生產,保証需要,提高計劃性,防止盲目性,發展生產,保証需要是社會主義的基本法則”,“重點建設,穩步前進應該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針,一切計劃必須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國家財力必須集中使用在建設的主要方面,提倡節約,反對百廢俱興……貪大、貪多、貪快,必然盲目冒進,造成混亂,不利於國家建設,這種錯誤傾向,應當克服和防止。”(周恩來:在1953年夏季全國財經工作會議上所作的結論,《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20冊)

  當年9月,中共中央召開第二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主題是為適應大規模建設的需要,加強黨的干部工作。周恩來作報告說:“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還要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和輕工業。他向到會的人們指出“農業更需要發展”,過去,我國農民過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現在他們生產了糧食,要求改善一下生活,每人每天多吃一兩米並不算多,全國四萬萬八千萬農民合起來就要一百多億斤。城市工業人口增加了,也需要糧食,種植經濟作物的地區也需要糧食。災荒地區每年也都需要救濟糧。另外,我們還要爭取一部分糧食出口,換回機器。因此,他要求地方黨委特別是省以下的黨委,除去一些城市搞工業外,主要的力量都應當放在農業方面。(轉引自《開國總理周恩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

  發展經濟,最終以“逐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為目的,這就是周恩來的基本思想。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