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抵制冒進:要重工業,也要人民【2】

2020年01月06日15:14    來源:手機看新聞

  “我作為總理,從良心上不能同意”

  1955年秋冬,全國農村出現的農業合作化熱潮,使毛澤東認為隻要把群眾發動起來,各項事業都可以加快發展,於是提出“反右傾保守思想”,1956年它成了指導各項工作的基本方針。1956年元旦,《人民日報》發表《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額完成五年計劃而奮斗》的社論,把“反對右傾保守”的口號和“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要求並列提出。同時,毛澤東主持制定的“農業十七條”(此后修改為“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也向下傳達。於是,中央各業務部門和地方負責人的頭腦也都熱了起來,爭先恐后地修訂工農業生產指標。1956年初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基本建設會議,將建設項目追加到745個﹔此后不久,又增加到800個。基本建設投資由最初的112.7億元增加到153億元,不久又增加到170多億元,出現了“千軍萬馬,奔騰而來”的混亂局面。

  基本建設的盲目上馬,不能不使財政和物資緊張起來,使得處於領導第一線的周恩來敏感地察覺到盲目冒進的傾向正在抬頭。2月6日,周恩來約國家計委主任李富春、財政部長李先念一起研究正在舉行的計劃會議和財政會議中提出的計劃問題。周恩來指出,既然現在已經存在不小心謹慎辦事、冒進急躁的現象,而且各專業會議制訂的計劃都很大,計委、財政部就應對此壓一壓。2月10日,周恩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李富春關於在工業高潮中產生的一些新問題的解決意見,實施“壓一壓”的方針。決定對1956年度計劃指標進行壓縮,其中:(一)中央各部基本建設投資額削減6%,全國基本建設投資由170多億元削減到147億元﹔(二)雙輪雙鏵犁產量由500萬部削減到350萬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版)后來,周恩來在中共八屆二中全會上對這次壓縮高指標的會議,風趣地稱之為“二月促退會議”。

  根據周恩來、陳雲的建議,6月4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央會議,討論即將提交全國人大一屆三次會議的1956年國家預算報告初稿。周恩來代表國務院介紹了半年來經濟建設急躁冒進所帶來的種種矛盾和不平衡問題,提出繼續削減財政支出,壓縮基本建設投資的意見。會議同意周恩來的意見,決定壓縮高指標,基本建設該下馬的立即下馬,並據此提出“經濟建設,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堅持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

  同年9月,中共舉行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周恩來在會上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他指出:第一,應該根據需要和可能,合理地規定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把計劃放在既積極又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以保証國民經濟比較均衡地發展。第二,應該使重點建設和全面安排相結合,以便國民經濟各部門能夠按比例發展。第三,應該增加后備力量,健全物資儲備制度。第四,應該正確地處理經濟和財政的關系。我們的財政收入必須建立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我們的財政支出也必須首先保証經濟的發展。應該避免把收入定得過分緊張,或者把財政收入計算得過少﹔同時防止隻顧建設的要求,不顧財政的可能,不顧設備、器材和技術力量是否能夠供應,而提出過高、過大的撥款和投資計劃,避免把支出定得過分緊張。(《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劉少奇在政治報告中完全肯定周恩來主持制定的“二五”計劃建議,指出:黨中央委員會所建議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發展速度是積極的,同時又是穩妥可靠的。發展速度必須是積極的,以免喪失時機,陷入保守主義的錯誤﹔又必須是穩妥可靠的,以免脫離經濟發展的正確比例,使人民的負擔過重,或者使不同的部門互相脫節,使計劃完不成,造成浪費,那就是冒險主義的錯誤。(《劉少奇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