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建民
2019年04月18日16:05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注釋:
①陳肇斌:『戦後日本の中國政策一九五○年代東アジア國際政治の文脈』,東京大學出版會,2000年,第201—216頁。
②孫崎享:『戦後史の正體1945-2012』,創元社,2012年,第233—235頁。
③孫崎享:『戦後史の正體1945-2012』,第217頁。
④台灣“外交部”:《長崎匪旗》(1958年5月1日—1959年3月31日),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案號:010-15-0002,第174-175頁。
⑤陳肇斌:『戦後日本の中國政策一九五○年代東アジア國際政治の文脈』,第298頁。
⑥岸信介:『岸信介回顧録』,広済堂出版,1983年,第410—411頁。
⑦孫崎享:『戦後史の正體1945-2012』,第217頁。
⑧台灣“外交部”:《長崎匪旗》(1958年5月1日—1959年3月31日),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案號005-29-0011,第6頁。
⑨台灣“外交部”:《長崎匪旗》(1958年5月1日—1959年3月31日),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案號005-29-0011,第15—16頁。
⑩參見台灣“外交部”:《長崎匪旗》(1958年5月1日—1959年3月31日),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案號010-15-0001,第215頁。
(11)台灣“外交部”:《長崎匪旗》(1958年5月1日—1959年3月31日),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案號005-29-0011,第17頁。
(12)台灣“外交部”:《長崎匪旗》(1958年5月1日—1959年3月31日),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檔案號005-29-0011,第112頁。
(13)《周恩來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414—415頁。
(14)《周恩來外交文選》,第415頁。
(15)《周恩來外交文選》,第414—416頁。
(16)《周恩來外交文選》,第342—343頁。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陳毅外長就中日關系發表談話》(1958年5月9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379-01(1)。
(18)參見日中貿易促進會の記録を作る會:『日中貿易促進會その運動と軌跡』,同時代社,2010年,第97頁。
(19)古川萬太郎:『日中戦後関係史』,原書房,1988年,第157頁。
(20)原件收在日本外務省亞洲局中國課編:『中共對日重要言論集』第四集。本文來自『戦後日本政治外交デ一タべ一ス』,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田中明彥研究室,2006年,網址可見http://www.ioc.u-tokyo.ac.jp/worldjpn/documents/texts/JPCH/19580829。
(21)參見王雪萍編著:『戦後日中関係と廖承志』,慶応義塾大學出版會,2013年,第91頁。
(22)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蘇聯外交部遠東司副司長賈丕才同日本駐蘇聯使館公使銜參贊都村談中日關系》(1958年10月17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596-04(1)。
(23)參見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日本官房長官赤木談中日關系》(1958年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378-04(1)。
(24)參見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日本官房長官赤木談中日關系》(1958年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378-04(1)。
(25)參見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日本官房長官赤木談中日關系》(1958年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378-04(1)。
(26)參見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日本官房長官赤木談中日關系》(1958年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378-04(1)。
(27)參見中國駐蘇聯大使館:《日本官房長官赤木談中日關系》(1958年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378-04(1)。
(28)參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第211頁。
(29)參見《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第206—207頁。
(30)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8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31)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32)參見張篷舟主編:《中日關系五十年大事記(1932-1982)》第5卷,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第4頁。
(33)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34)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35)參見『石橋湛山全集』第14卷,東洋経済新報社,1972年,第424—428頁。
(36)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8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37)參見《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第254頁。
(3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8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39)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4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41)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42)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43)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44)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45)張篷舟主編:《中日關系五十年大事記(1932-1982)》第5卷,第33—34頁。
(46)《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第326頁。
(47)參見《周恩來外交文選》,第289—291頁。
(48)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60年)》,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1015-01(1)。
(49)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60年)》,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1015-01(1)。
(50)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關於日本共同社編輯局長電請總理就中日關系問題給予答復的請示》(1960年8月5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379-01(1)。
(51)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60年)》,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1015-01(1)。
(52)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第一亞洲司提供蘇歐司向波蘭駐華使館隨員介紹中日關系問題的講話稿》(1961年10月),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5-08(1)。
(53)參見張篷舟主編:《中日關系五十年大事記(1932-1982)》第5卷,第99—100頁。
(54)參見外務省中國課:『岡崎構想とその問題』(1962年8月6日),『歴史資料としての価値が認められる開示文書』,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整理番號02-182。
(55)外務省:『鬆村、高崎両氏の訪中に関する對処方針』(1962年9月5日),『歴史資料としての価値が認められる開示文書』,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整理番號04-605。
(56)參見外務省:『鬆村謙三氏と大平外相との會談録』(1962年9月11日),『歴史資料としての価値が認められる開示文書』,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整理番號02-182。
(57)參見經濟局:『中共貿易に関する外務省方針』(1962年10月2日),『歴史資料としての価値ガ認められる開示文書』,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整理番號02-182。
(58)參見孫崎享:『戦後史の正體1945-2012』,第8—11頁。
(5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第一亞洲司提供蘇歐司向波蘭駐華使館隨員介紹中日關系問題的講話稿》(1961年10月),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5-08(1)。
(60)張篷舟主編:《中日關系五十年大事記(1932-1982)第5卷,第36頁。
(61)張篷舟主編:《中日關系五十年大事記(1932-1982)》第5卷,第8頁。
(62)《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第438頁。
(63)《周恩來外交文選》,第307頁。
(64)《周恩來外交文選》,第345—346頁。
(65)孫崎享:『戦後史の正體1945-2012』,第182頁。
(66)[美]亨利·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譯:《論中國》,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280頁。
(67)參見陳肇斌:『戦後日本の中國政策一九五○年代東アジア國際政治の文脈』,第258頁。
(68)外務省:『鬆村謙三氏と大平外相との會談録』(1962年9月11日),『歴史資料としての価値が認的られる開示文書』,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整理番號02-182。
(69)《周恩來外交文選》,第305頁。
(70)《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第405—406頁。
(71)《周恩來外交文選》,第408頁。
(72)參見川島真他:『日台関係1945-2008』,東京大學出版會,2009年,第71頁。
(73)緒方貞子著、添谷芳秀訳:『戦後日中·米中関係』,東京大學出版會,1992年,第22頁。
(74)鬆尾尊兊編:『古井喜実遺文集一政治家の直言』,牧野出版,1997年,第51頁。
(75)鬆尾尊兊編:『古井喜実遺文集一政治家の直言』,第50頁。
(76)參見北岡伸一:『自民黨政権黨の38年』,中公文庫,2008年,第102—103頁。
(7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78)《周恩來外交文選》,第418頁。
(7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80)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1959年中日關系半月大事記(1959.1.1—1959.12.31)》,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956-01(1)。
(81)參見中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館:《日本代表團訪東歐各國時談中日關系》(1959年8月20日),中國外交部檔案館藏,檔案號105-00668-08(1)。
(82)參見《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第419頁。
(83)《周恩來外交文選》,第410—411頁。
(84)鬆尾尊兊編:『古井喜実遺文集一政治家の直言』,第52頁。
(85)鬆尾尊兊編:『古井喜実遺文集一政治家の直言』,第53頁。
(86)[日]溝口雄三:《歷史認識問題是什麼問題》,(日)中國社會科學研究會編:《全球化下的中國與日本——海內外學者的多元思考》,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12頁。
(87)鬆尾尊兊編:『古井喜実遺文集一政治家の直言』,第54頁。
(88)參見永井道雄:『社會を動かした個性』,講談社,1965年,第107—113頁。
(89)參見永井道雄:『社會を動かした個性』,第69—75頁。
(90)參見外務省中國課:『高崎氏訪中に関する岡崎、田林両氏の報告』(1962年9月11日),『歴史資料としての価値が認められる開示文書』,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整理番號04-599。
(91)《周恩來外交文選》,第419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