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朱德入黨為啥被陳獨秀拒絕 遠赴歐洲找周恩來【5】

和璐 常青

2018年02月23日15: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引起全國人民的一致聲討。1916年1月1日,蔡鍔在昆明舉行誓師大會,發布討袁檄文,拉開護國戰爭序幕。朱德率部英勇作戰,在戰斗中,他的衣服帽子多處被子彈打穿。經歷多次激烈戰斗,朱德因戰功突出而聞名於軍中。戰斗間隙,他在敘永縣寫了《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題詩》:

己飢己溺是吾憂,急濟心懷幾度秋。

鐵柱幸勝家國任,銅駝漫作棘荊游。

千年朽索常虞墜,一息承肩總未休。

物色風塵誰作主?請看砥柱鎮中流。

朱德把國家與民眾的災難視同“己飢己溺”,心裡澎湃著不可抑制的“急濟心懷”和憂國憂民之情,決心肩負起挽國運於既倒、救民生於水火的重任,在浪卷濤涌的歷史大潮中勇做“中流砥柱”。護國戰爭勝利后,朱德率部駐防瀘州。他與部隊同仁和當地的文人名士先后組織了兩個詩社,一個叫“東華詩社”,一個叫“振華詩社”。他在起草的《東華詩社小引》中表明了組織詩社的宗旨:“大力宣傳,振興東亞中華﹔高聲呼吁,打倒西方帝國。方稱聯翰墨之因緣,詠吟哦之樂事。唯求良友,無負河山。”1917年7月,朱德升任旅長,軍銜為少將,成為川蜀的知名人物。

護國戰爭的勝利,並沒能改變中國社會的現狀。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四分五裂,各派系之間為爭奪地盤經常發生戰爭,弄得國家烏煙瘴氣,民不聊生。作為滇軍的一個重要將領,朱德身不由己,被迫多次參加了軍閥之間的戰爭。雖然在作戰中多次取得了勝利,但他並不感覺幸福。朱德投筆從戎,是為了救國救民,而不是充當軍閥爭權奪利的工具。他經常捫心自問:“為什麼我一向如此富有意義、如此充實、如此旺盛、如此多彩的生活突然變得空虛和毫無意義。或許我從來就沒有像應該生活的那樣生活過?軍閥混戰如火如荼,人民百姓水深火熱。這難道就是多年為之奮斗的局面嗎?難道是我們熱血沸騰的救國使命嗎?”

這一時期,朱德多次賦詩,對軍閥混戰發出慨嘆:“年年爭斗逼人來,如此江山萬姓哀。”“滄海桑田焦土變,名山秀野戰雲封。”“久受飛災憐百姓,長經苦戰嘆佳兵。”他用詩句對軍閥政客加以揭露和抨擊:“偉人心事在爭城,擾攘頻年動漢旌。”“舉國人人作政客,何人注意在商農。”他用詩傾訴自己的苦悶心情:“家園在望我當歸,無奈人民盼解圍。枉自夢魂縈弟妹,空教心事負庭闈。玉關楊柳悲搖落,金井梧桐感散飛。起舞聞雞生嘆息,總因血戰咎功微。”

由於對現實感到絕望,朱德學會了抽大煙,想用鴉片麻醉自己。可是,他不甘心就此墮落、沉淪,在黑暗的現實中,他痛苦地思索著。

就在朱德苦悶、彷徨時,一場史無前例的愛國運動爆發了,它改變了中國的歷史發展方向,也改變了朱德的人生發展方向。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