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耀健
2021年01月04日14: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結交沈鈞儒 親自祝壽表誠意
沈鈞儒是有名的救國會“七君子”之一,曾被國民黨拘禁,1937年夏獲釋,卜居南京。一天,國民黨立法院秘書長梁寒操以中蘇文化協會的名義舉行茶話會,邀請沈鈞儒出席。就在這次茶話會上,沈鈞儒第一次見到了神交已久的周恩來,他們除傾心交談外,還約以后相會。寧、滬失陷后,沈鈞儒與周恩來在武漢又有多次接觸,政治態度日益進步。
1938年10月武漢棄守,周恩來和沈鈞儒都到了重慶,見面的機會更多了。當時,各民主黨派人士常到上清寺“特園”聚會,議論時局,針砭時弊。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同志也常去那裡,通過座談團結各階層愛國民主力量,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周恩來每次去“特園”,都要與沈鈞儒交談,征詢他對時局的看法,並闡明共產黨的主張。而沈鈞儒則主動談起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的情況,並就教於周恩來。他們互相尊重,禮尚往來,如忘年之交。
1943年12月21日是沈鈞儒的七十大壽,南方局決定借祝壽之機,吸引和團結各界愛國人士。但為了隱蔽,表面上由重慶文化界、婦女界和法學界出面發起。是日,有關方面包下“百齡”餐廳,舉行盛大茶話會。民主人士沈鈞儒、郭沫若、史良、李公朴、陶行知、張申府、黃炎培、柳亞子、梁漱溟、章伯鈞等人到會,國民黨愛國將領馮玉祥、李濟深也來了。共產黨方面前來祝壽的,有周恩來、董必武和鄧穎超。
陶行知首先致詞,在於右任、邵力子和郭沫若講話后,董必武代表中共講話,他說:“記得我們還在長征途中時,就聽到沈先生及救國會鄒韜奮諸位先生提出的抗戰、團結、民主的主張。我們贊成這個主張。”聽到此處,周恩來帶頭鼓了掌。
1944年11月,因公暫時離渝的周恩來,時隔數月又來到重慶,並參加了郭沫若歡宴柳亞子的集會。集會后,沈鈞儒喜而作詩雲:
經年不放酒杯寬,
霧壓山城夜正寒。
有客喜從天上至,
感時驚向域中看。
新陽共舉葡萄盞,
觸角長慚獬豸冠。
痛笑狂歡俱未足,
河山雜沓試憑欄。
詩中的“有客喜從天上至”,指的就是周恩來從延安乘飛機到達重慶。沈鈞儒寓情於詩,通過對周恩來的熱情歡迎,來表示對中國共產黨的愛戴。
抗戰勝利后,毛澤東到重慶參加國共和談,這期間,周恩來陪同毛澤東與沈鈞儒等民主人士見面。國共和談破裂后,周恩來奉黨中央電召返回延安。臨行前,他把中共代表團在上海、南京的辦事處的住房委托中國民主同盟代管,親自把鑰匙交給沈鈞儒,還將放在馬思南路中共代表團客廳裡一把配有木架、玻璃罩的淡綠色瓷如意贈給沈老,表達對其的莫大信任。
新中國成立后,沈鈞儒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還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由於工作上的關系,他與周恩來晤面的機會就更多了,而沈鈞儒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和愛戴與日俱增,他曾說:“我很想再活20年,做個光榮的共產黨員,可是,恩來先生說我留在黨外能起著更大的作用。那麼,我隻好服從黨的決定,做個非黨的布爾什維克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