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1964中法兩國擺脫美蘇兩大陣營束縛建交始末

王中天

2020年12月09日07: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戴高樂派前總理富爾到中國談判

  20世紀60年代,正是美蘇兩大陣營爭奪世界主導權的時期。在這兩大陣營中,都有主張推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國家,那就是在西方陣營裡的法國和在東方陣營裡的中國。中國與法國一樣,不甘於成為其他國家的附庸,在很多問題上有著共同點,如兩國都拒絕在美蘇一統之下的防止核擴散條約上簽字。共同的外交原則和對國家利益的看法,使兩國開始走到了一起。

  法國是北大西洋集團的重要成員國之一。美國想在北大西洋集團中當盟主,常常以盟主的身份發號施令,這引起了歐洲一些成員國,特別是法國的不滿。他們同美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上的矛盾逐漸增多,爭論和分歧也不斷加大。

  1958年,戴高樂在法國重新上台執政。他一上台,就重提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利益、獨立自主等口號,把矛頭直指美國,法美之間的矛盾與爭執不斷加大和升級,控制和反控制的較量在暗中進行。美國千方百計要推行其“在美國領導下的大西洋共同體的歐洲”的計劃,與英國結成特殊的盟友關系,力圖把西歐置於美國的絕對影響和控制之下。而以法、德等為主的歐洲派,則提出了“歐洲人的歐洲”的主張,作為反對美國控制西歐的綱領性口號。

  60年代初期,兩派矛盾發展到白熱化的地步。法國從實力地位出發,為了打破美國的核壟斷地位和核訛詐政策,一邊積極建立自己獨立的核力量,一邊大力團結除英國之外的西歐五國(意大利、聯邦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試圖在歐洲形成一個反蘇抗美的第三種勢力。

  看到歐洲一天天失去控制,美國十分惱火。面對法國的挑戰,美國軍事、經濟雙管齊下,向法國施加壓力。美國首先拋出所謂的多邊核力量計劃,迫使法國交出自己的核武器﹔其次向歐洲共同市場內“摻沙子”,力促英國擠入歐洲共同市場,以牽制和削弱法國在歐洲共同體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拉攏意大利、荷蘭等國﹔向聯邦德國施壓,破壞法、德一體化合作計劃。

  戴高樂也不示弱,先是在1963年春,拒絕了美國炮制的多邊核力量計劃,后又在英國加入共同市場的布魯塞爾談判中,以強硬的態度迫使這場潛藏著美國陰謀的談判破裂。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內部分裂日益公開和深化。在這種情況下,戴高樂不得不調整他的外交政策,以抗衡美國。這時,他想到了東方社會主義大國———中國,打通與中國的正常關系之路,就可以提高法國的戰略地位,因而與中國溝通,便成為戴高樂全球戰略中重要一環。

  雖然戴高樂有意同新中國發展關系,但在當時,法國政府仍在阿爾及利亞進行殖民戰爭,而中國必須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直至最后勝利。因此,中法建交一直無法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1962年2月,法國同阿爾及利亞簽署了《埃維昂協定》,結束了戰爭,從根本上掃清了中法關系中的障礙。

  1963年,戴高樂認為正式建立中法外交關系時機已經成熟,遂派老牌政治家、法國前總理埃德加·富爾作為他的代表,到中國進行談判。

  這年,中國外交部接到了富爾的信,信中提出他希望來中國訪問。經過研究,中國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由於兩國尚未建交,不可能通過外交部進行邀請,於是中國就按照當時的慣例,交由中國外交學會來處理此事。中國外交學會是一個半官方的民間機構,隸屬於外交部,當時的會長是張奚若。

  張奚若立即向富爾發出了正式邀請函。富爾曾於1957年來華訪問過,親眼看到過中國的實際情況,並對中國的內外政策做了認真的研究,曾對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法國不應當奉行“兩個中國”的政策,戴高樂在不同程度上也同意他的看法。

  為避免外界注意,富爾將這次訪問對外宣稱為私人訪問。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