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1964中法兩國擺脫美蘇兩大陣營束縛建交始末【2】

王中天

2020年12月09日07: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富爾向中國政府提交了法中建交的3個方案

  10月2日,富爾攜夫人到達北京和中國領導人會面后,立即向中國政府提交了法方擬訂的法國政府和中國政府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3個方案:

  1、 無條件承認方案。法國政府正式宣布承認中國,中國表示同意。

  2、有條件承認方案。法國政府表示願意承認中國,中國提出接受承認的條件。

  3、近期承認方案。法國政府對中國先不作政治上的承認,但兩國形成特殊關系的局面。

  在這些方案中,有積極的正視現實的方面,正如富爾一再表示的那樣:“戴高樂總統已經答應,我們法國政府在和中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的時候,決不採取英國式的拖泥帶水的半建交方法。”但也有消極的方面,如它同樣保留著一個像小羊尾巴似的台灣問題:法國希望在台灣保留一名低級職位的人員。在這個問題上,富爾也自知理虧,雖然一再企圖辯解,但仍漏洞百出,一會兒說這是戴高樂的希望,一會兒說這是法國政府處理外交事務的傳統,一會兒又說這是純技術問題,絕不涉及“兩個中國”。

  富爾對上述3個方案解釋說,戴高樂希望能爭取立即實現第一個方案,至於第三個方案,法國政府只是把它當作備用方案,根本無意採取。從富爾的解釋中不難看出,一方面法國政府對同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要求是急迫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想避免正式公開聲明同台灣斷絕外交關系,而想以法國政府自以為冠冕堂皇的無條件承認方式繞開這個矛盾。法國政府這樣做的意圖是,既可取得同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實際結果,又可對法國統治集團內的反華勢力和親蔣分子作點妥協,並給台灣一些安撫﹔此外在對美、英關系方面也留下適當的回旋余地。

  富爾一再以戴高樂的口氣強調實現第一方案的重要性,反復聲稱法國政府絕不是以此辦法搞“兩個中國”,而是法國政府認為法、中兩國無條件建交就意味著和等於法國政府斷絕了和台灣的外交關系。同時他又說,戴高樂在發展同中國的關系方面無任何顧慮,法國是自主的,不需要顧及與別國的關系,也沒有必要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富爾的這些解釋恰恰從另一個方面暴露了法國政府的內心所想。但富爾也知道中國政府絕不會拿原則做交易,所以又准備了第二方案,留下可進可退的機動余地。

  中、法建立正常外交關系的談判在形式上是比較和平的,氣氛是比較輕鬆的,最后達成協議的時間也是迅速的。但是,在談判桌上,中國反對“兩個中國”的態度也是堅決的。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