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參與決策開國第一戰內幕【11】

吳志菲

2020年11月24日08: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周恩來深知美軍的優勢在於具有現代化裝備、陸軍地面火力猛、海空軍強大,劣勢在於作戰不修工事、怕打夜戰、怕拼刺刀、怕斷后路﹔而志願軍士氣高昂,作戰靈活,英勇善戰,有著豐富的戰斗經驗,且離后方近,補給線短,但最大的困難在於沒有制空權、制海權,作戰持續能力很有限。

  這場硬仗該怎麼打?志願軍參戰以后,戰場情況表明,敵人不被大部消滅,是不會輕易退出朝鮮的。敵軍方面的作戰意圖是:在佔住陣地之后,經過休補,尋找機會,向前反攻,一方面可擴大其侵佔地區,另一方面不容志願軍在前線作較長的休整。如何解決休整補充問題,成了志願軍能否堅持長期作戰的戰略問題。這樣,毛澤東和周恩來及時確定了“在朝鮮採取輪番作戰的方針”。輪番作戰,使得我方既有生力軍,又能得到切實整補,既不致陷於被動,又能保持旺盛的機動性和持久性,還可使更多的部隊學會和美國侵略軍作戰。周恩來主持起草了軍委給志願軍和各大軍區的電報,具體制訂了輪番作戰計劃,經毛澤東批准后下發。

  隨后,周恩來繼續從戰爭長期化這個估計出發,判斷敵軍將推進到三八線南北,雙方有可能進行拉鋸戰。后來,戰線基本上穩定下來,朝鮮戰場上果然出現了預料中的那種拉鋸戰局面。雙方的對峙持續了兩年多,直到戰爭停止。而隨著戰事的發展,中朝軍隊在三八線附近原已構筑的野戰堅固工事,也逐漸發展成為穩固的坑道工事。在橫貫朝鮮的250公裡戰線上建成了一道堅如銅牆鐵壁的縱深防御陣地,並且一步步鞏固下來,地面防御戰進一步發展成為地下固守防御的陣地戰。

  幾十萬大軍在前線,后勤保障是一個極其突出的問題。從兵員補給到所需的武器、彈藥、糧食、被服、藥物、醫療器材、生活用品等,主要得靠后方供應,而且不能有任何間斷。周恩來親自組織指揮后勤保障工作,並早在志願軍出國作戰前即對志願軍出國后的供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制定了“出國作戰要立足於國內供應”的方針。他成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總后勤部長”,是名副其實的解決志願軍后勤保障問題的前后方總策劃者。

  一個士兵需要多少吃的和用的,連這樣細致的問題,周恩來都計算得十分精確。志願軍剛出國時,冬衣補充不足。朝鮮嚴冬時的氣溫下降到零下40度,周恩來十分焦急,每天兩次電話,催問冬服的生產和調運情況。根據作戰部隊反映,我軍服裝不適於爬山、鑽林子。為此,周恩來建議:將大蓋帽改為解放帽,將棉衣軋上絎線。志願軍攜帶的干糧不夠,朝鮮的產糧區在戰爭中又遭到了嚴重破壞。周恩來又以政務院的名義布置有關省市發動群眾,家家戶戶做炒面。作戰時,戰士隨身背一條炒面袋,吃一口炒面,再吃幾口雪,就可以充飢了。周恩來到北京的機關去視察,同機關干部一起做炒面,給了前線將士極大鼓舞。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