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肩負使命蘇聯行:工作比醫病更重要

國暉 丁英順

2020年05月15日15: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時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肩負歷史使命,積極奔走於西安、杭州、廬山、南京、武漢、重慶、延安等地,深入大后方城市的街道社區和硝煙彌漫的前線戰場,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團結、凝聚各方面力量,為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周恩來還走出國門,遠赴蘇聯,在治療臂傷的同時,進一步介紹宣傳中國的抗戰情況,加強中共與蘇聯的直接交流和聯絡,為中國抗戰爭取了大量援助,增強了中國持久抗戰的力量。

  蔣介石派來了大飛機

  1939年7月10日,周恩來從重慶回到延安后,在赴中央黨校作報告的途中因馬受驚,不幸摔傷,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當時延安的醫療條件很差,治療了一個多月效果仍不佳。由於右肘始終處於半彎曲狀態,無法伸直,右臂肌肉開始出現萎縮,如不及時治療,有成終生殘疾之虞。於是,中共中央決定送周恩來赴蘇聯醫治。

  由於延安沒有自己的飛機,中共中央隻好電請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派專機送周恩來赴蘇聯治病。但抗戰期間,交通工具本就奇缺,航空資源調配更是緊張,加上周恩來身份特殊,使得航委會進退維谷。但隨后延安又來電,稱已請求蘇聯派專機來接,航委會才如釋重負。

  蔣介石聞訊后卻勃然大怒,嚴令航委會必須派專機赴延安接送周恩來。據蔣介石侍從室高級幕僚唐縱在1939年11月24日的日記中記載:“今日張主任(即時任委員長侍從室一處主任張治中)在研究大會席上,報告此次周恩來在延安受傷,電請派飛機接送莫斯科治療。航委會無機可派,正躊躇間,延安電稱,已請莫斯科派飛機來迎。委座對於此事甚怒!責令航委會一定派機去接送,不許蘇聯飛機來迎。張主任稱,當初未深察,及委座責備后,始恍然領悟!可知做事,不可絲毫忽略,不可有百分之一之懈怠!”那麼蔣介石為何大怒,並堅持派專機送周恩來呢?唐縱在1939年11月29日的日記中寫道:“蘇俄飛機來去蘭州,不事先通知我方,黃秉衡(時任蘭州空軍第一軍區司令)來電請示。陳主任(即時任委員長侍從室二處主任陳布雷)處事非常謹慎,尤其對於國際問題,絲毫不敢做主。今日委座批下要當地嚴重表示,未得通告不許自由入境。這是何等正當之處置。”從文中可以看出,當時蘇聯飛機無視國民黨當局,經常自由出入西北國境。盡管處於中國抗戰的非常時期,但未得通告擅自出入中國領空,仍是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如今國民政府若不派專機接送周恩來,更給了蘇聯飛機出入中國境內絕佳理由﹔其次,時逢國共合作抗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也是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之下,何況周恩來還身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中將副部長一職。如此要人出境赴蘇療傷,國民政府卻派不出專機,實在很傷蔣介石的顏面。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蔣介石為何對航委會“不講政治”的表現“甚怒”了。

  就這樣,在蔣介石的“特殊關照”下,1939年8月27日,一架美制道格拉斯大客機抵達延安,與周恩來同行的有其夫人鄧穎超、八路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原紅軍西路軍政委陳昌浩及其兒子陳祖濤、高崗兒子高毅、陳伯達兒子陳小達、孫炳文烈士女兒孫維世、共產國際駐中共軍事專家李德等人。周恩來一行乘機飛抵蘭州,然后轉往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並在那裡乘蘇聯專機飛至阿拉木圖(今哈薩克斯坦境內),最后坐火車抵達目的地——莫斯科。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