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肩負使命蘇聯行:工作比醫病更重要【2】

國暉 丁英順

2020年05月15日15: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時間最短的治療方案

  周恩來一行順利到達莫斯科后,受到了蘇聯方面的熱烈歡迎。1939年9月14日下午,由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任弼時聯系,周恩來住進克裡姆林宮醫院進行治療。

  蘇聯政府對周恩來的臂傷十分重視。據任弼時秘書師哲回憶,蘇聯專家名醫曾先后進行了3次大會診,提出了兩個治療方案,供周恩來選擇:第一個方案是把肘骨拆開,另行接骨。其好處是愈合后胳膊可以運轉自如,缺點是所需時間較長,痛苦太大,而且要冒手術不成功的風險﹔第二個方案是不開刀,採用按摩治療的方法。這樣做所需時間短,缺點是將來胳膊隻能在40度至60度以內活動。周恩來考慮到“國內工作很忙,不允許長期在國外治病”,堅持選用第二個方案。

  但從后來發現的史料來看,實際上當時的蘇聯醫生還是給周恩來做了手術。學者李永昌從俄羅斯“現代史文獻收藏和研究中心”現存的檔案資料中,發現了鄧穎超於1939年10月8日致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季米特洛夫的一封信,裡面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周恩來在醫院治療臂傷的經過。據信中記載,手術於9月19日在克裡姆林宮醫院進行。這是一次小手術,隻切除了一小塊突出的骨頭。一周之后拆線,經檢查,傷口已經全部愈合。從拆線的第二天起實施按摩治療療程,主要是按摩、烤電、運動和浴療,目的是使受傷的手臂逐漸恢復運動能力。按照當時教授和醫生們的最初估計,周恩來的手臂將可以彎曲45度。經過一周卓有成效的治療,他的手可以移動,手部的顫抖也已減輕。但是,鄧穎超在信中也指出,根據現有的情況可以肯定,盡管以后手的彎曲程度要比預料的大些,但是要完全恢復是不可能的,這隻手最終將面臨半殘疾。

  盡管不需要動大手術,但治療過程卻是異常痛苦。注射麻藥后,醫生把周恩來的胳膊強行按在一定的角度上加以固定。麻藥失效后,周恩來經常疼得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然后進行按摩,使萎縮的肌肉恢復生機,依舊是疼痛難忍。但周恩來憑借著極強的信念和毅力,順利地完成了治療過程。

  工作比醫病更重要

  周恩來此次赴蘇聯除療傷外,還肩負著更為重要的使命,即代表中共中央向蘇聯、共產國際介紹說明中共的抗戰情況以及國共關系,爭取蘇聯及共產國際的理解與支持。

  早在治療期間,周恩來就經常不顧醫生和身邊工作人員的勸阻,忍著疼痛在病房裡夜以繼日地工作。師哲回憶:“我幾乎每天都到醫院去探望並陪同他幾個鐘頭,幫助解決和處理日常事務中的一些問題……有一次,我到醫院去看他,他忽然對我說:‘工作比醫病更重要嘛!’我不了解他的心意,便回答說:‘你是來醫病的,還是先把病治好為宜。’但他又說:‘我這是外傷,影響不了我的思路和工作。我頭腦清醒,精力旺盛,有時興奮之至。’”

  周恩來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剛出院,他為共產國際撰寫的《中國問題備忘錄》也完稿了。當時中國抗戰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國共內部矛盾日益凸顯,國民黨頑固派正在國內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而共產國際對中國國內局勢的認識卻很模糊,有些人甚至擔心中國共產黨人也熱衷於搞摩擦,而不是集中精力對付外敵。為了解開疑團,說明事實真相,周恩來撰寫了5.5萬字的《中國問題備忘錄》,詳細介紹了中國抗日戰爭的現狀、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式和特點、中國共產黨各方面的工作以及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戰情況。

  在第一部分中,周恩來指出:“目前,戰爭已由敵人大舉進攻的第一階段進入敵我相持階段,即膠著狀態的第二階段。第二階段的特征是,敵人將戰略重心轉移到華北敵后戰場,企圖消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在其佔領地區進行建設和開拓富源,將重點放在政治進攻與施加經濟壓力上,迫使中國投降”。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堅持持久戰方針,必須堅決加強團結,反對投降與分裂﹔主張民主進步,反對倒退﹔堅持敵后游擊戰,粉碎敵人妄圖消滅游擊隊的活動﹔加強前線防御,防止敵人進攻”。

  在第二部分中,周恩來著重指出:國共合作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基本內容。其形式和特點是:“中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矛盾中發展的。由於統一戰線的進步,抗戰正在頑強地堅持,國民政府的政策爭取有所進步。但在統(抗)戰形勢惡化的情況下,分裂與投降的危險將加劇。由於抗戰在繼續,有時摩擦緊張到一定程度,就又緩和下來。有時由於統一戰線的發展,統治階級及其政黨開始不安起來,於是又發生新的摩擦。這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就經常處在復雜的、曲折的、變化的過程中。它時而進步,時而倒退,但它的總趨勢是走向某些進步。”

  后來,周恩來又將報告做了修改,以《中國抗戰的嚴重時期和目前任務》為題,發表在1940年4月出版的《共產國際》雜志上。

  1940年1月,周恩來又根據那份備忘錄在共產國際執委會上連續做了兩天報告,每天長達4、5個小時,加上翻譯時間共約8、9個小時。針對共產國際執委們關心中國抗戰能不能堅持,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這一關系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前途問題,周恩來引用大量數字,分析抗戰以來中日戰局的變化情況、中日雙方的優劣勢和強弱點,指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武裝英勇戰斗的事實,並得出結論: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戰勝日本帝國主義。

  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十分重視周恩來的報告。經過研究討論,共產國際執委會主席團作出決議,肯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肯定了中共抵抗日本侵略的武裝斗爭。決議指出:中共當前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千百萬中國人民來克服投降的危險。據此,執委會主席團向共產國際各支部(各國共產黨)提議:展開最廣泛的同情與援助中國人民的運動。季米特洛夫親手將決議交給周恩來,並解釋說:國際執委會關於報告的討論情況也向斯大林匯報了。斯大林召集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中共中國問題進行了極其嚴肅的研究和討論,並且十分審慎地從各方面考慮了中國問題。季米特洛夫還特意舉行家宴款待周恩來,並請周恩來回國后代表他向那些戰斗在前線和后方的中國抗日將士問好。他滿懷信心地對周恩來說:“我相信,中國革命勝利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此外,周恩來還分別會見了駐共產國際的歐洲各國共產黨領導人,並到莫斯科郊外的中國黨校、國際兒童院中國部看望了在那裡的中共黨員和孩子們。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