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對中國科技發展道路的思考【3】

劉凱鵬

2020年02月03日15: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三、普及與提高——發展規律的角度

  關於“普及與提高”,《提綱》隻有兩句話,但內涵深刻。周恩來首先指出“兩者不相矛盾,是相成相助的”﹔進而他提出“一面提高一面普及,普及人要多,提高人要精,從多中走向精,在普及基礎上提高,在提高指導下普及”。總體來看,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由量到質的思想,反映了周恩來對科技事業發展規律的認識。

  科技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必然是漸進的,不可能超越階段。遺憾的是,在一個時期內,我們過分夸大了主觀能動性的作用。特別是在“大躍進”期間,“全黨辦科學”“全民搞科學”,放“科技衛星”的風潮一度在科研生產中擴散開來,一些部門提出了過高過快的目標,喊出了完全不切實際的口號,造成了很大損失。

  這種現象在國防科研生產中也有體現。這些領域本身就是尖端技術,在我國當時的科技和工業水平下,必須先把基本的理論、設計、生產都搞扎實,然而很多人卻頭腦發熱,忽視了這一過程的必然性。1962年3月,我國自主設計的首型彈道導彈“東風”二號首次試射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分追求速度,跨越了應有的階段,沒有打牢基礎。這次失敗后不久,周恩來在一次軍工干部會議上再次強調科研工作要遵從客觀規律,他說:“科學研究、尖端技術,要循序而進,不可能一步登天,要在一定的基礎上逐步往上爬,要有步驟和秩序,登珠穆朗瑪峰,也要分幾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上去。不把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困難克服,怎麼能上去呢?總不能飛上去,飛上去和從陸地上上去是兩個性質的事情。過去幾年,把生產和研究工作及發明創造的次序顛倒過來了,想一步登天,這是不行的。”(《周恩來文化文選》,第578—579頁。)

  周恩來還常說“基礎打不好,尖端也上不去”。這種基礎與尖端的關系,同樣是普及與提高問題的一種體現。1963年1月在上海討論《十年科學規劃》時,他又提出了著名的“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相互促進,迎頭趕上”(《周恩來選集》下卷,第413頁。) 十六字方針。“實事求是”,就是要對自己的科研生產水平有清醒的認識,目標計劃必須服從於能力,不能好高騖遠﹔“循序漸進”,就是要尊重科技工作的客觀規律,經歷應有的階段,夯實基礎,逐步提高﹔“相互促進”,就是要使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不能相互脫節、各自為戰﹔“迎頭趕上”,就是要利用后發優勢學習借鑒別國先進經驗、實現趕超,在這個過程中要突出重點、有所為有所不為,不一定要跟在別人后面把所有的程序都走一遍。

  【1】【2】【3】【4】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