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與基辛格1971年密談中的台灣問題及日本因素【6】

——基於美國解密檔案的考察

張 靜

2020年01月16日14:32    來源:《黨的文獻》

  結 語

  在基辛格來華之前,尼克鬆和基辛格定制了一整套談判策略。他們認為,中國改善對美關系是出於維護國家安全、抗衡蘇聯威脅的迫切之需,因此中國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將呈現靈活姿態。那麼,華盛頓就可以通過增加北京對於蘇聯威脅和日本在東亞發展趨勢及“軍國主義復興”的擔憂,以實現三方面的目的:其一,利用北京對蘇聯威脅的擔憂,促使北京同意暫時擱置台灣問題或做出妥協。其二,將台灣問題分為從台灣撤軍和從政治上承認“一個中國”兩步走,在軍事方面,將美國從台灣撤軍同結束越戰相“挂鉤”,迫使中國人為緩和中美關系並解決美軍駐台問題,向北越領導人施加與美停戰和談壓力﹔在政治方面,將“一個中國”的政治表態推延至討論中美建交時再解決,迫使中方進一步主動緩和中美政治關系。其三,利用中國領導人對日本“軍國主義復興”的擔憂,強調美軍駐台的必要性,延遲從台灣撤軍。(Department of State, U.S. Strategy in Current Sino-U.S. Talks, Secret, Strategy Paper, January 21, 1970. DNSA, Item Number: CH00120, pp7—8﹔ Memorandumfor the President's File, Subject: Meeting Between President, Dr. Kissinger and General Haig, Thursday, July 1, Oval Office, Washington, July 1, 1971, FRUS, 1969—1976, Volume XVII, pp354—357.)

  然而,中國領導人在談判桌上一一打破了美方的談判策略。周恩來先發制人地提出“互惠”的談判原則,這就戳破了以“和平”、“平等”等措詞偽飾其現實主義外交原則的基辛格的“道德”外衣,為解決中美兩國關系發展中的障礙、也為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訂立了基本的原則。按照互惠的原則,周恩來巧妙地利用尼克鬆訪華的希望,盡管並不為尼克鬆的訪華鋪設任何前提條件,但提出尼克鬆訪華的成果之一應當是中美雙方就解決台灣問題達成一致方案。這就使美方設計的分軍事和政治兩步走解決台灣問題的策略破產,並將緩和雙邊關系的責任分擔給美方。

  關於與蘇聯和日本的關系,與基辛格的料想完全不同,中國領導人對來自蘇聯的威脅並沒有表示出擔憂,更沒有乞求美國援助之意。周恩來更為關心的是日本未來的發展趨向及其對台灣的意圖。按照毛澤東有關“天下大亂,形勢大好”的指示,中國領導人向基辛格展現了中國人不怕犧牲、不怕恫嚇、不怕侵略的勇氣和立場,從而反制美方承諾將壓制日本覬覦台灣的野心。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