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國民黨將領密會中共高層 為紅軍長征“讓道”之謎【3】

王增勤

2019年05月16日11: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敲梆式的堵擊”和“送行式的追擊”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紅軍5個主力軍團以及中央、軍委縱隊共8.6萬人踏上了英勇悲壯的長征之路。

  陳濟棠為做給蔣介石看,也為防止紅軍在粵北停留,或真的從粵北進入廣東腹地建立根據地,頻頻調兵遣將予以防堵:令余漢謀派出兩個師一路尾追紅軍﹔將駐廣州花縣的警衛旅用火車和汽車急運至粵北仁化,搶佔沿途諸要點,並廣筑工事﹔將自己的行營前移至粵北曲江,坐鎮指揮。

  但這些都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紅軍過粵北期間,陳濟棠給前方一線部隊明確的任務是“保境安民”﹔規定的戰場紀律是“敵不向我開槍不准射擊﹔敵不向我攻擊不准出擊”。陳濟棠警衛旅為做到“不與紅軍打仗”,還將中校團副郭士槐等一些與共產黨有仇的人借故留在了后方。

  從10月14日傍晚到18日傍晚,集結在於都境內的中央主力紅軍和中央野戰縱隊渡過長征第一河——於都河,向粵北突圍轉移。陳濟棠按照“秘密協議”,給紅軍讓出了一條寬40華裡的通道。這樣,使紅軍較為順利地突破了蔣介石布置的第一道封鎖線,進入粵北南雄境內。

  蔣介石得知消息后,即令陳濟棠等人在粵北組織第二道封鎖線給予阻截。陳濟棠令部下到仁化、樂晶、汝城附近設防,但下屬軍官同時也得到命令:“讓出紅軍西進道路。”10月27日,紅軍下達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命令。 同樣沒有經過激烈的戰斗,紅軍於11月4日又順利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

  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后,蔣介石再次頒布緊急“堵剿”電令,在第三道封鎖線上修筑了數百座碉堡,加強防堵。在這個過程中,紅軍認真執行“秘密協議”,不入廣東腹地,隻沿粵北西進。於是,紅軍一路未遇粵方頑強阻截,又突破了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

  蔣介石的計劃一次次落空,部署一次次被打亂,他終於覺察到自己算計陳濟棠不成,反被陳濟棠狠狠“耍”了一把,不禁惱羞成怒,親自給陳濟棠擬寫了一份措辭嚴厲的電報:“此次按兵不動,任由共匪西竄,不予截擊,貽我國民革命軍以千秋萬世之污點。著即集中兵力27個團,位於藍山、嘉禾、臨武之間堵截,以贖前衍。否則,本委員長執法以繩。”

  陳濟棠害怕日后難以逃脫責任,為了不留下任何把柄,急忙銷毀了與紅軍談判的文件記錄,命令葉肇、李漢魂和李振球等師分頭尾追紅軍進入湖南。但他們的先頭部隊距離紅軍總有一二天路程,而且各部追至藍山后,便都立即撤回到廣東防區。陳濟棠部對紅軍的這種追堵,被國民黨南昌行營第一廳中將副廳長、蔣介石侍從室主任晏道剛喻之為“敲梆式的堵擊,送行式的追擊”。

(《福建黨史月刊》(2008.10)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