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保孜
2019年05月13日15: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老話重提,再次談到讓他耿耿於懷了18年的杜勒斯“拒絕握手”的敵視情景
毛澤東會見尼克鬆之后,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繼續與尼克鬆舉行了會談。
會談中,涉及到台灣問題,尼克鬆就想“討價還價”,繼續充當“保護傘”的角色。這是原則問題,而且是我國與他國建立外交關系最大的原則問題。
尼克鬆發現周恩來在這個原則問題上步步為營,寸步不讓。
無奈之下,尼克鬆想用另一種辦法“蒙混過關”,讓台灣當局覺得被美國甩得舒服一些,體面一點。
尼克鬆對周恩來說:“像這樣一次舉世矚目的首腦會議,通常的做法是開幾天會,經過討論,發現意見的分歧,然后,發表一篇含糊其詞的公報,把問題全部遮蓋起來。”
周恩來回答說:“如果我們那樣做,就會欺騙人民,而且也欺騙自己。”
尼克鬆反過來勸說周恩來:“當國與國的會議不影響世界前途時,這樣做是可以的。”
周恩來雙目注視著尼克鬆,若有所思。
尼克鬆馬上接著往下說:“如果我們的會談受到全世界的注目,並且會對我們在太平洋乃至全世界的朋友產生持續多年的影響。對這樣的會談,如果我們也那樣做,那將是不負責任的。”
周恩來聽明白了,去年十月間同基辛格會談時提出的關於聯合公報的構想,尼克鬆是認同的,而這次會談雙方發生分歧就可以含糊一些。
不過周恩來還是要試探一下尼克鬆的態度和決心,看看他現在是否還堅持過去所持的觀點。這塊試金石,就是裝在周恩來心中18年多,也讓他耿耿於懷了18年多的“握手”風波。
周恩來說:“正像你今天下午對毛主席說的,我們今天握了手,可是,你們當年的國務卿杜勒斯就不想這樣做。下令他的所有成員拒絕和我們中國代表握手。”
尼克鬆一聽,馬上顯露出美國人風趣甚至可愛的一面,對杜勒斯的不恭與傲慢表示歉意。他站起身,隔著長條桌子,再次伸出手說:“那好,讓我們握手吧!”
就這樣,尼克鬆和周恩來隔著桌子,又握了一次手。
周恩來雙手抱臂,很欣賞地看著尼克鬆說:“其實並不是每一個美國官員都和杜勒斯一樣敵視新中國的。舉行酒會那天,他的副手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先生不能違反杜勒斯定下的規矩,但又想和我打個招呼,他就用右手拿了一杯咖啡,用左手搖了搖我的手臂,表示友好。”
周恩來一邊說,一邊形象地打著手勢,在場的人都被逗得大笑起來。
一陣輕鬆談笑之后,接下來的會談似乎也有些輕鬆了。
在尼克鬆提出了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在台灣的軍事力量逐步減少直到全部撤出的承諾后,周恩來考慮到美國方面國內的政治困難,也爽快地從大處著眼,代表中國政府也作了一定的妥協。他沒有要求美方立即承諾廢除美蔣共同防御條約,沒有要求美軍立即全部撤出台灣,允許美軍在一定時期內逐步撤離。因為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
2月26日凌晨,經過幾天的反復磋商,中美雙方終於談定了《聯合公報》。這個公報是周恩來高度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晶。
26日上午,周恩來陪同尼克鬆和夫人前往杭州參觀訪問。
2月27日,周恩來陪尼克鬆夫婦從杭州飛上海。在上海,中美雙方正式簽署了中美《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並予以公布。至此,中美高級會晤已圓滿結束。晚上,中國方面為尼克鬆舉行最后的宴會。
尼克鬆端起酒杯,走到麥克風前,作了這次訪問中從未有過的即席講話。他說:《聯合公報》將成為明天全世界的頭條新聞。但是,我們在公報中說的話,不如我們在今后的幾年要做的事那麼重要。我們要建造一座跨越一萬六千英裡和22年敵對情緒的橋梁。可以說,公報是搭起了這座通向未來的橋梁……”
2月28日上午,尼克鬆和夫人在周恩來頻頻揮手間登上“空軍一號”總統專機離開了上海,飛回美國。
此時,毛澤東的病情大為好轉,身體逐漸康復。這當然是和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心病還須心藥醫”的緣故——因為通過尼克鬆訪華,一舉改變了中國以往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不利地位,使毛澤東盤算已久的“聯美整蘇”的構想如願以償,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外交上打了一個大勝仗,迫使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國家美國登門求和,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1973年5月,按照先前的商定,中美兩國政府相互設立辦事處,兩國的國旗首次在對方首都的上空升起。
周恩來、毛澤東逝世后,鄧小平繼續為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而不懈努力,1979年1月1日,中國和美國終於正式建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