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計劃赴藏緣何未能成行?

2019年05月09日16: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新中國成立以來,周恩來總理一直十分關注西藏,並參與決策和指導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與西藏各民族人民結下深厚感情,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西藏民族團結和社會全面進步立下不朽功勛。其中,他在西藏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多次表達要赴藏視察的願望。盡管這一心願終生未了,但卻表明西藏各民族人民在周恩來心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周恩來對黨的西藏工作的深刻認識和獨特貢獻。

  計劃赴藏視察的緣起

  新中國成立伊始,西藏就與全國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一樣,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賦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憲法權利,這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的大家庭之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根據這一規定,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獲得和平解放。其中,《協議》第三條明確規定:“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之下,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同時,為保証《協議》的執行,還規定,“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設立軍政委員會和軍區司令部”。其中,軍區司令部於1952年2月10日正式成立。然而,由於西藏和平解放之初,西藏地方政府保持不變,並與班禪堪布會議廳委員會、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並存,同屬政務院管轄,軍政委員會未及時成立。至1954年達賴和班禪在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鑒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即將頒布、各大行政區的軍政委員會撤銷以及西藏和平解放三年來的發展變化,毛澤東於9月11日接見達賴和班禪時提出,西藏不成立軍政委員會,而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達賴和班禪表示完全同意。

  1954年11月2日,時任國家民委主任的李維漢在由達賴、班禪及西藏主要官員和西藏工委在京的負責干部參加的會議上,對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問題作了詳細說明,對成立籌備委員會籌備小組和解決有關西藏的一些歷史問題作了指示。11月4日,經有關各方協商,籌備委員會籌備小組在京成立。籌備小組經過兩個多月的反復討論和協商,通過了籌備委員會的性質任務、人員組成、下設機構,以及籌備委員會與國務院的隸屬關系、籌備委員會的財政問題等草案。

  1955年3月9日,在周恩來的主持下,國務院第7次全體會議通過《關於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決定》,規定:“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是負責籌備成立西藏自治區的帶政權性質的機關,受國務院領導。其主要任務是依據我國憲法的規定以及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和西藏的具體情況,籌備在西藏地區實行區域自治。”會議決定達賴任籌委會主任委員、班禪任第一副主任委員、張國華任第二副主任委員,阿沛·阿旺晉美為秘書長。3月11日,周恩來為達賴和班禪題詞:“積極努力,為早日建立西藏自治區而努力。”

  1956年1月13日,西藏工委決定於4月22日成立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並在《1955年第四季度工作的綜合報告和1956年第一季度工作安排意見》中向中央提出這一意見,獲中央批准同意。隨后,為慶賀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中央決定成立中央赴藏代表團。當時,陳毅副總理在國務院分工兼管民族事務。1月21日,他將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送來的有關請示報告轉呈中央,請中央作一原則上的批示,以便開始籌備工作。1月24日,周恩來同陳毅商談中央赴藏代表團的組成事宜,並商定做西藏各界人士工作的一些辦法。當日,中央在批復中指出,所擬計劃原則同意,並應即按此做好准備﹔擬請陳毅任團長,請陳毅提出代表團的具體名單,各項具體工作由陳毅主持和指導。2月7日,中央正式發出《關於慶祝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和去西藏進行訪問組織中央代表團的幾項問題的通知》。中央赴藏代表團主要由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人民政協、各民主黨派以及全國工人、青年、婦女、科學、文教、工商等人民團體的代表組成。代表團包括17個民族,有團員57人。此外,隨行的還有歌舞團、京劇團、雜技團、電影隊等文藝團體,以及主要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第一團組成的后勤運輸隊、從北京各大醫院抽調的醫生組成的醫療隊和由西北軍區派出的警衛連,共約800人。

  鄧穎超曾回憶說,周恩來一直想去西藏。按理說,此次慶祝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對周恩來赴藏應是一個實現心願的機會。但是,由於當時飛往拉薩的航線並未開通,需從西寧沿青藏公路赴拉薩,而根據陳毅率團到達拉薩的時間計算,旅途大約需要耗時一個月左右。然而,這樣的行程對於日理萬機的共和國總理來說,則是不適宜的。盡管此次不由周恩來率團赴藏,但他自始至終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尤其是他對代表團作出的特別人事安排和提出的希望,在一定意義上反映出他當時已有了為將來赴藏做准備的考慮。一是他派自己的秘書韋明跟陳毅去西藏,協助工作。韋明自1951年至1958年間,曾任政務院、國務院新聞秘書,在總理辦公室專管宣傳、文化、教育、科技和衛生等方面工作。周恩來之所以派他去西藏,主要是出於讓身邊工作人員多了解西藏情況的考慮。不僅如此,當總理辦公室1956年准備精簡時,他則要求身邊的秘書和工作人員一定要到邊疆去,到基層去。據曾於1953年至1957年任總理辦公室機要秘書的劉震海回憶,“在中央機關精簡時,通過總理辦公室黨組織動員,個人申請報名,最后報告總理審核批准后,決定我和十幾位同志赴西藏工作。”后來由於西藏發生叛亂而未成行。二是他在接見中央赴藏代表團時把代表團赴藏定位為要做幫助西藏的“開路者”。1956年3月15日下午,周恩來接見中央赴藏代表團在京的全體人員。他在講話中指出:“西藏經濟落后,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幫助他們。”“幫助西藏民族發展人口、提高人民生活是需要做十年或二十年的努力的。你們去開路,會看出一些問題,回來想辦法幫助他們,源源不斷地幫助他們。”

  不僅如此,周恩來還仔細檢查了中央赴藏代表團的准備工作,當他在代表團駐地發現送給達賴和班禪及籌備委員會的禮品禮單上沒有藏文時指出,“送給西藏的禮品,怎麼能沒有藏文?實行區域自治,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是一個重要內容。”為此,代表團連夜趕制印有藏文的禮單,而過去印好的被全部作廢。周恩來對赴藏工作的過問真可謂細致入微。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拉薩舉行。此前,周恩來於4月20日致電祝賀籌備委員會的成立。他在電文中指出,“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成立,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民族政策的又一偉大勝利﹔是西藏全體僧俗人民在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領導下,親密團結和共同努力的結果”。他表示,“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以后,在實現西藏民族的區域自治、加強民族團結、培養干部和發展經濟、文化事業上都將做出更大的成績”。他還為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題詞:“為加強團結,培養干部,發展經濟文化建設事業,實現西藏民族的區域自治而努力。”

  6月14日,周恩來專門看望了參加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后從拉薩回到北京的陳毅。對於中央代表團訪問西藏的情況,陳毅向中央作了總結報告。1956年7月12日,周恩來復達賴5月18日來信,指出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成立是“一個不小的成就”,提出“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擔負著艱巨的任務,這就需要更加加強西藏的內部團結,以保証任務的完成。”正是在這封信中,周恩來明確表示,“西藏和內地之間的航空線試航成功以后,我們互相來往就更加方便了,地理上的距離已經不能再成為阻隔我們的因素”。“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非常想實現我的夙願,到西藏去走一趟”。

  由上可以看出,周恩來是在參與西藏和平解放、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的和籌備成立西藏自治區的過程中,出於對西藏特殊地位和西藏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出於對西藏各民族人民愈來愈深的感情,而產生了要去西藏的想法。而且,這一想法形成后,他就一直等待著能有這樣的機會,實現其願望。這個機會就是西藏自治區的成立。據阿沛·阿旺晉美回憶,“由於種種復雜原因,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區的籌備工作拖了9年之久。在此期間,周總理每次和我談話時,重要內容之一總是關於成立西藏自治區問題”。曾長期擔任西藏自治區領導,並與周恩來有多次親密接觸的熱地回憶,“周總理逝世后,鄧大姐多次對我講過:西藏是個好地方。恩來生前非常惦念那個地方和那裡的人民,他一直想去西藏。1965年自治區成立時差點成行,卻因事未能如願。一直到他的晚年還惦記著這件事,這是恩來一個未了的心願”。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