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1976年毛澤東緣何邀請下台的尼克鬆訪華【2】

項東民 安熠輝

2019年05月08日15: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接待尼克鬆訪華的規格和1972年一樣

  毛澤東同尼克鬆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會談


  朱莉和戴維離開中國后不到一個月,1976年2月6日,新華社播發了一則《公告》,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鬆先生和夫人於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訪問4周年之后,再次訪問中國。他們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這一消息不但轟動了美國,而且引起世界矚目。因為美國總統福特剛剛於1975年12月1日至5日訪問了中國,不到2個月,為什麼中國政府又邀請這位“不光彩”的前總統訪華?1976年又是美國大選年,2月24日福特將在新罕布爾州共和黨預選中爭取候選人資格,為什麼中國政府安排尼克鬆於2月21日到達北京?對此,人們產生了種種猜測。

  2月17日晚,美國廣播公司高級記者、美國駐聯合國前大使約翰?斯卡利從聖克利門蒂報道說:“尼克鬆先生在這次訪問期間將同他在1972年一樣由中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主席接見。這次訪問將由一批美國記者陪同採訪。這是一個肯定的跡象。表明中國人認為這次訪問是一個重要事件。因此,在新罕布爾州競選運動的最后幾天,肯定會刊登許多照片以提醒選民在尼克鬆執政時期的情況,而那時同中國的關系比今天遠為友好。”

  英國《泰晤士報》發表社論稱,“在福特總統正式訪問北京之后沒有多久,中國人現在就給了這個失去總統職務、而且信譽掃地的人以這樣的榮譽”,這就“引起了美國各種非常不同的政界人士的傷心和批評”。但是“中國人是不難無視這種批評的”,因為他們“對過去兩年中同美國關系正常化的緩慢進程感到失望”,“假如尼克鬆繼續執政,本來是會一切順遂的”。現在美國政府認為,“對華關系歸根結底遠不如同莫斯科的關系重要”,而“尼克鬆已表明,他准備頂住俄國人”。因此,“讓他繼福特總統之后這麼快進行議程,顯然是表明中國對華盛頓的現行政策感到不悅”。

  合眾國際社2月22日電稱:中國總理周恩來已經逝世,第一副總理鄧小平又被“打倒”,華國鋒“出人意外地被任命為代總理”。因此,邀請尼克鬆夫婦訪華的決定必然是毛澤東作出的,也隻有毛澤東才會作出這種“誰也想不到”的決定。

  在尼克鬆看來,由於他在總統任內打開了通往中國的大門,而他辭職后美中尚未建交,他認為自己有理由再次訪問中國,為促進美中關系正常化繼續努力。他在給《時代》周刊專欄作家威廉?薩菲爾的一封信中寫道:“1972年我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因為我認為,要想有太平洋地區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就必須在美中之間建立起一種嶄新的、建設性的關系。我相信在今天,這樣一種關系比4年前更為重要了。我期待著再次會見中國領導人。”

  然而,尼克鬆訪華的活動卻使福特政府如坐針氈,因為此時總統競選活動正處於關鍵時期,政府內的許多人認為尼克鬆的訪華行動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甚至有人指責尼克鬆這是對中國的“阿諛奉承”。但卸任后的尼克鬆已經是平民身份,他們也不好限制其自由,所以雖然不滿也無可奈何。

  1976年2月21日晚10點16分,尼克鬆乘坐中國政府派到美國的專機到達北京。新任命的代總理華國鋒、外交部長喬冠華、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黃鎮等幾十名高級官員迎接他。

  尼克鬆下榻在18號國賓館(釣魚台),這與他4年前做為總統來訪時的安排一樣。第二天,中國政府為他舉行國宴。一切都和4年前一模一樣:一樣的布置,一樣的尊敬,一樣的禮儀,就連餐桌上的十道菜也和當年一模一樣。宴會臨近結束時,尼克鬆起身發表了一個簡短的講話:“全世界人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兩國為世界各國的安全穩定,以及為人類的和平事業而做出的通力合作。而這種合作必須是可靠的,可能的,並且是富有決心的。”尼克鬆繼續說:“當然,或許有人以為單憑簽署一個原則性的聲明,或舉行一次外交會議就能帶來永久和平,這一看法未免過於天真。”顯然是指1972年發表的中美上海公報。

  宴會后的第二天上午,尼克鬆去拜訪了毛澤東。后來,在回憶錄中尼克鬆介紹了當時的情形:

  “1976年我再次到中國訪問時,毛澤東的健康狀況已經嚴重惡化了。他的話聽起來就像是一些單音字組成的嘟噥聲。但是他的思想依然那樣敏捷、深邃。我說的話他全能聽懂,但是當他想回答時,就說不出來了。他以為翻譯聽不懂他的話,就不耐煩地抓起筆記本,寫出他的論點。看到他的這種情況,我感到十分難受。無論別人怎樣看待他,誰也不能否認他已戰斗到最后一息了……

  震顫性麻痺症的襲擊使毛澤東的動作全部僵化了。……在我們會晤結束時,秘書們把他從椅子上扶起來,攙著他陪我走向門口。在電視燈光和攝像機要記錄我們最后的握手時,他卻推開了助手們,自己站在那裡向我們告別。”

  尼克鬆又在另一本回憶錄裡記述道:

  “他的思維依然敏捷,但一次嚴重的中風使他失去將思想化作語言的能力。這位富有領導魅力的共產黨領導人曾運用他的革命思想推動了一個國家並改變了這個世界,但他現在卻連要一杯水都十分困難……他在起始於四年前的我們兩國實現新關系方面起到無可比擬的作用。在會談中,我說,我們必須繼續合作,不僅在我們兩國之間,而且要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之間尋求和平……在他剛嘟噥出半個字時,他的臉就憋得通紅。他的譯員試圖將他那含糊的話譯成英語。毛澤東掌握的英語足以使他明白她沒有理解他的意思。他生氣地搖搖頭,一把抓過她的筆記本,用中文寫下他的話。她大聲地用英語念道:‘和平是你們唯一的目標嗎?’我沒有料到他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稍稍停頓之后,我答道:‘我們應該尋求正義的和平。’”

  后來尼克鬆在文章裡提到:“我們在同中國共產黨人打交道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他們是革命家,相信他們的利益和理想應是值得為之戰斗和犧牲的,如果我們用一種一味強調需要和平的說教來回答毛的問題,中國人會認為我們犯了錯誤,甚至更壞,他們將會把我們看成白痴。最終,他們會說,加入和平真是我們唯一的目的,那麼我們隨時都可以用投降來達到我們單純期望的和平。因此,一定要向中國人重申,我們也有我們為之奮斗的價值……”

  他們的會談進行了1小時40分鐘。會見結束時,尼克鬆送給毛澤東一隻由已故美國燒瓷大師博姆燒制的瓷熊貓,毛澤東則以綠茶代酒為他干杯。

  2月23日下午,新華社發表消息說:

  “毛澤東主席今天會見了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鬆和夫人及其隨行人員約翰?布倫南。”“會見時,毛主席和美國客人一一握手,對他們前來我國訪問表示歡迎,並且同尼克鬆先生就廣泛的問題進行了友好的交談。談話結束后,毛主席請尼克鬆先生回國以后向福特總統轉達他的問候。”

  新華社還發表了毛澤東同尼克鬆握手時的照片。

  按多年慣例,毛澤東會見外賓時不讓外國記者在場。外國媒體立即根據新華社的上述消息發出電訊,並轉發了照片。美聯社稱:“毛澤東主席今天中午會見了理查德?尼克鬆,使這位前總統重溫擔任總統極盛時期的情景。”合眾國際社稱:“這是尼克鬆和這位82歲高齡的中國領導人的第二次會見,第一次會見是在4年前他抵達中國后不久。”路透社稱:尼克鬆同毛澤東“進行了1小時40分鐘會談”,“隻比福特總統去年12月同毛的會談少10分鐘。”

  美國三大電視網也迅速播放了中國攝影師拍攝的《毛澤東主席會見美國前總統尼克鬆》的彩色紀錄片。

  會見后,尼克鬆回到賓館,向接待人員興奮地說:今天能同毛澤東就當前國際重大問題進行長時間的廣泛的交談,感到非常愉快。他說:“使我驚訝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齡,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銳,對當前國際重大問題仍如此關切注意。歷史上何去何從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滿思想活力的偉人。”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