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倫
2019年05月06日16: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國共產黨對外關系起源於延安,並從延安走向世界。就中共與美國的關系而言,1944年接待美軍觀察組是延安外事工作的重要開端。中共與來華調處國共矛盾的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等也開始了直接的交往,其中,經歷了與兩國三方(即中美兩國和國共美三方)有關的歷史事件有重慶談判、停戰談判,相應的協商機構則有三人軍事小組、軍事調處執行部等。在上述一系列活動中,葉劍英是周恩來最主要的助手,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中外記者團訪問延安是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的前奏曲。
1944年,亞洲太平洋戰場風雲變幻。美軍節節勝利,進逼西南太平洋。當時美軍最高統帥部有一個登陸中國沿海,以切斷日軍羽翼、孤立日本本土的戰略計劃。與此同時,日軍則處處失敗,其最高統帥部擬收縮兵力,固守中國沿海,確保東北、華北,以支持其本土決戰。因此,在美國的亞洲太平洋的戰爭地理中,中國成為僅次於日本本土的第二號目標。中國在亞洲太平洋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大大提高。可此時,中國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在與日軍的作戰中卻一敗涂地,數月之間,竟損兵百萬,失地千裡。而在敵后戰場上,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軍民勝利地進行了一系列攻勢作戰,以生命和鮮血贏得了自己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引起了全中國和全世界人民的矚目。
就在這年年初,美、英等國的駐華大使就向中共方面提出,要求派記者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區做些實地考察。經過長期的斗爭,國民黨政府不得不同意讓一個中外記者參觀團到延安等地進行實地調查。中共中央也同意了這一要求。八路軍總部對接待記者團作了周密安排,並責成時任參謀長、外事組長的葉劍英具體負責。6月9日, 中外記者參觀團穿過國民黨軍隊的層層關卡,到達延安。這個記者團成員中的外國記者有:美聯社、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史坦因,美國《時代雜志》、《紐約時報》、《同盟勞工新聞》的愛潑斯坦,合眾社、倫敦《泰晤士報》的福爾曼,以及路透社、塔斯社記者等﹔中國方面則有《中央日報》、中央社、《新民晚報》、《掃蕩報》、《大公報》、《時事新報》、《國民公報》、《商務日報》的記者等。
記者參觀團來到延安的當天,首先由八路軍總部秘書長楊尚昆出面接洽安排。下午5時,由葉劍英以十八集團軍參謀長的名義設宴為他們洗塵,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10日下午5時,朱德在王家坪禮堂設宴款待中外記者們,葉劍英代表朱德致歡迎詞。 6月22日,葉劍英根據黨中央、毛澤東的一貫主張和戰爭的實際情況,在王家坪禮堂向中外記者參觀團作了長達6個小時的題為《中共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的長篇報告。為了使外國記者准確無誤地聽清這個重要報告,當場分發了譯成英文的小冊子。葉劍英在介紹中,對國共兩黨軍隊抗擊敵軍的情況進行了鮮明對比:共產黨領導的正規軍和地方軍共47萬人,抗擊侵華日軍總數的64.5%﹔而國民黨有幾百萬軍隊,抗擊的敵人卻隻佔35.5%。如果把全部日軍、偽軍加在一起,共產黨抗擊了日偽軍總人數134萬人中的110多萬,佔84%,或六分之五以上﹔而國民黨軍隊隻抗擊日偽軍二十三四萬人,僅佔16%,尚不足六分之一。葉劍英以雄辯的事實、充足的論據,說明了中共的偉大以及在中共直接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抗日武裝在抗戰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也無情地揭露了國民黨的腐敗無能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真相。葉劍英還專門宣讀了在八路軍、新四軍中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偉業而獻出了生命的國際友人的名單,並對歷年來盟國朋友對我國的援助表示感謝。中外記者參觀團聽后,給予很高評價,認為這是“第一流的報告”,有“很高說服力”,“擲地有聲”,是“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與中共高層意見於一身的談話”。6月25日,葉劍英與朱德又同美國記者史坦因和英國記者福爾曼進行了長達4個小時的談話,回答並說明了如下幾個問題:第一,共產黨軍隊在戰時敵后的潛在力量﹔第二,共產黨對國民黨的關系、態度以及同國民黨、美國及英國武裝力量合作能夠採取或應該採取的形式﹔第三,戰后共產黨軍隊將為保持遠東和平而斗爭。
葉劍英的報告和朱德的談話,通過中外記者參觀團,沖破了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很快傳到了美、英等國,傳到了全世界,引起了許多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巨大反響,國內外輿論對中共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作用給予新的評價。特別是對國民黨已倍感失望的美、英等國家的一些政府要員與高級將領,更加關注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戰場。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將軍一再強調美國政府必須給共產黨軍隊以與國民黨軍隊同樣多的援助。
二、繼中外記者參觀團之后,美軍觀察組於1944年7月22日來到延安。
當時的美軍統帥部,尤其是美軍中緬印戰區司令部,從早日結束對日戰爭的目的出發,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了中共的力量。因此,亟須了解和聯絡中共。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擔任美國駐華武官的包瑞德上校受命籌組並主持了美軍中緬印戰區駐延安觀察組(代號“迪克西使團”,迪克西原指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部叛亂各州,這裡指延安)。觀察組下設政治情報組、陸軍情報組、海軍情報組、氣象組和營救組。觀察組成員,大部分是屬於史迪威將軍的中緬印戰區總指揮部的軍人,也有一些美駐華使館的外交官。觀察組的任務,主要是了解日軍、偽軍的基本情況、作戰特點,我黨我軍的政治、軍事情況,以及利用邊區為美海空軍提供氣象情報等。美國陸軍中緬印戰區司令部在給包瑞德上校的行動指令中,明確規定觀察組的任務是:收集一切有關日軍和中共的情報,特別要重視“共產黨對戰爭所能做出的貢獻的估計”,“共產黨戰爭能力的潛在貢獻的估計”,“援助共產黨,以增強他們戰斗力的價值的最有效的辦法”等等。
7月22日下午,美軍觀察組第一批人員乘坐一架美制C-47型運輸機飛臨延安(第二批8月7日到達。駐延安美軍觀察組共18人)。周恩來、葉劍英等前往機場迎接。那天,延安機場剛搶修不久,跑道路面地基不牢。飛機降落的時候,出了點小故障,葉劍英急忙走上前去察看,關切地問道:“飛機壞了沒有?”曾長期擔任過美國駐華使館武官的包瑞德當即用漢語回答:“傷人乎?莫問馬。”葉劍英事后談起這件事,笑道:“我知道他是一個中國通,想不到他還真有點學問咧!”
當天,葉劍英到觀察組的駐地接見了全體成員,代表八路軍、新四軍總部歡迎美軍觀察組的到來。葉劍英對他們說:“我們將延安縣城北部最好的窯洞騰出來,給你們居住,這一排窯洞是我軍邊區留守兵團司令部的駐地。為了保証你們的安全,還特意筑起了一道不高的土圍牆,以免老百姓隨便走來走去,妨礙你們的工作。在我們延安是軍民一家人,各領導機關都沒有筑圍牆,老百姓可以隨便走動。我們並不是把你們隔離開來。我們如果有意要將你們隔離,那麼,我們隨意選擇一條山溝,延安附近無人居住的山溝是很多的。我們是特意將你們安置在延安的中心地區,四通八達,你們可以很自由地隨意走動。不會像我們在重慶的人員那樣,受到國民黨特務的跟蹤盯梢,我們不會干那些無聊的、可恥的事,也沒有財力養那些閑人。你們很快就會親自體驗到的。延安是很安全、很自由的。你們不要害怕人身沒有安全保証。”包瑞德也直爽地說:“葉將軍閣下,我們在重慶也聽說國民黨特務跟蹤貴方人員的事,我們很討厭這樣的做法。我們到延安下飛機就感受到你們對美軍軍官和士兵的熱情與誠意,我完全接受貴方的安排,並感謝貴方的盛情接待與安排。”葉劍英說:“我們都以誠相待,我相信我方與貴軍觀察組的軍官、士官一定會合作得很愉快。至於具體工作安排,我方由作戰部伍修權副部長兼作戰局局長與你協商。”當晚,在王家坪小禮堂舉行了一個歡迎晚會,請魯迅藝術學院的同志們來演出。朱德、葉劍英等出席了晚會。整個晚會洋溢著熱烈的氣氛,美軍觀察組全體軍人都很高興,他們說:“太精彩了,太妙了!真是軍人的演出,沒有嬌聲嬌氣,太棒了,這是第一次看這樣形式的娛樂晚會!”
美軍觀察組在延安受到了熱情接待。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曾多次會見他們,親自做他們的工作。8月3日,葉劍英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向他們全面介紹了敵后戰場情況和我軍的編制、裝備情況。葉劍英首先介紹了敵后戰場情況。他說:“從黃河至隴海鐵路以北叫華北敵后戰場,隴海路以南叫華中敵后戰場,東江瓊崖為華南敵后戰場。從地區上來說,敵后戰場是以華北、華中、華南3個敵后戰場所組成﹔從斗爭形式上來說,敵后戰場分為我佔區、敵后區和游擊區﹔從地勢來說,由山區、平原和水網湖沼區3種地勢所組成﹔從交通上說,華北有10條鐵路,華中有7條鐵路。”在詳細介紹敵后戰場的情況之后,葉劍英歸納說:“從整個敵后戰場的形勢,可以看出以下3點:一、山區包圍平原﹔二、廣大的鄉村包圍城市,使城市孤立﹔三、主要交通線插在我區之間,造成許多走廊,很多鐵路、公路夾在這些走廊之內,使我軍有隨時截斷這些走廊的可能。”在葉劍英的介紹過程中,許多問題引起了美軍觀察組極大興趣,包瑞德不時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在長達3萬字的講話結尾,葉劍英引用一些中外報刊對八路軍的報道,並感慨萬千地說:“我們既不是‘怪魔’,也不是‘愚笨’,而是因為缺乏武器彈藥,不能不以血肉之軀與敵寇拼殺。從這些字裡行間,我們可以看到敵人對於我八路軍戰士的奮不顧身的英雄主義氣概是十分恐懼的。我們相信,如果有我軍這樣英勇作戰的士氣,再加以適當裝備,則我們的戰斗力當增強百倍。如果我們獲得一定數量的輕炮、彈藥和其他輕武器的裝備,則我們即可掃除深入我根據地的敵據點和交通線,把根據地融成更大塊的。如果我們獲得重炮、反坦克炮等裝備,則華北即會有更多的類似百團大戰的戰役進攻,敵人的任何交通線都將無法控制,更多的敵人將被我們控制在華北戰場上,以致最終將敵人趕出去。我們有充足的人力,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與勇敢善戰的指揮員戰斗員,極願對祖國抗戰和整個反法西斯戰爭有更多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國民黨當局缺乏此遠大眼光,不僅無任何幫助,反而多方限制與打擊我們抗戰力量,這對於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都是十分有害的。”葉劍英介紹以后,美軍觀察組全體起立,包瑞德致詞說:“今天,葉將軍所作的報告是很有趣味很有價值的,我們能聽到葉將軍的報告是很榮幸的。葉將軍,你以這樣充分的對我們的信任來作報告,我向你保証,對你報告的這些材料,保証以很小心謹慎的態度對待之。”
美軍觀察組在葉劍英和其他領導人陪同下,還參觀了南泥灣三五九旅的軍事訓練、七一八團的軍事演習、綏德抗日軍政大學等。他們在延安地區實地考察后,向美國國內發回了許多調查報告。謝偉思在從延安發回的第—個報告中寫道:“延安民眾官兵打成一片,路無乞丐,家鮮赤貧,服裝朴素,男女平等,婦女不穿高跟鞋,亦無口紅,文化運動極為認真,整個地區如一校園,青年活潑,民主模范,與重慶對比是另一世界。”在葉劍英的安排下,觀察組還分小批赴我抗日根據地觀察了解情況。他們經過實地考察,大部分人對我解放區政治、軍事情況的看法比較客觀,對我黨、我軍的抗日決心和實力有較正確的估計。魯登在向美駐重慶大使館的報告中寫道:“經數月華北、察綏實地考察証實,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深得人民擁護和愛戴。”戴維斯在作觀察結論時言:“蔣所領導之封建中國,無法與中國北部廣得人心之現代政府長期競存。中國前途握於中共而不屬於國民黨。”
正式會談之余,葉劍英還特意到包瑞德住地去看望他,同他親切交談。雙方還在友好氣氛中交換了一些情報和軍用品。時隔25年后,包瑞德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介紹葉劍英:“他是一個個子較高、英俊精干的人。他總是麻利地出來進去,似乎不像一般的久經戰爭磨煉的共產黨人。講話過程中,他可能試圖夸大共產黨軍隊的重要性,但總的來說,他的介紹是客觀的。這証明,國民黨對共產黨的批評是過火的。”“在有人告訴我們史迪威將軍可能訪問延安的前一天晚上,葉將軍來到我的宿舍和我單獨談話。他說自己曾經是國民政府軍的一個師長,如果不是因為國民黨的腐敗反動,也許他會一直在委員長的指揮下服役的。當時,我很驚奇,不知道葉將軍為什麼要告訴我他在國民政府軍的經歷以及他離開它們的原因。對此,正確的答案隻能是第二天史迪威將軍可能來,他想給我一個好印象,以証明他實質上不是一個激進的共產黨人。自從我認識他,或者說是聽說他以來,我一點也不相信他願意繼續為國民政府服務而不願完全獻身於他所選擇追隨的事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