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陝西)
2019年03月20日15: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朱德:與茅台結下不解之緣
出身行伍的朱德早年曾加入革命團體同盟會,經歷了辛亥革命,擔任過滇軍旅長、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司令官、雲南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等職。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歷了長期應酬的鍛煉,朱德酒量也有所見長。
1927年7月31日南昌起義前夜,為牽制敵人指揮官,朱德遵照前敵委員會指示,於南昌設宴,宴請敵軍團以上的軍官。當時敵軍團長們接到朱德的請帖,盡皆出席。在宴席上,朱德從容不迫,熱情地為他們夾菜、向他們敬酒,並連喝數杯,以助其興。稍后,就在這些團以上軍官們酒興正濃時,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南昌城頭隨后飄揚起勝利的紅旗。從這個角度來說,朱德的酒量,也為南昌起義的勝利立下了功勛。
土地革命時期,朱德曾帶領紅軍攻佔過茅台鎮,以至於茅台鎮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當時朱德與毛澤東在茅台鎮西南的山坡上向戰士們訓話,不料國民黨飛機呼嘯而來,接連投下兩枚炸彈。兩個爆炸點相距僅30多米,可當時站在這中間的毛澤東、朱德竟然毫發無損。說到此,茅台鎮的老人們紛紛動情地說:“這是酒神在保佑紅軍啊!”感激於“酒神”的庇護,朱德在解放后也曾動情地說過:“長征過茅台鎮時,當地群眾捧出酒來歡迎我們。戰士們用它擦腳和傷口,止痛消炎,喝了可治療瀉肚子,解決了我們缺醫少藥的困難。所以,紅軍長征勝利也有茅台酒的一大功勞。”
20世紀50年代,在“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茅台酒廠也開始減緩酒的生產,轉而煉造鋼鐵。朱德了解到這些情況后,征得毛澤東同意,特意向時任中共貴州省委書記兼省長周林打招呼,要求“不要因為鋼鐵元帥升帳,忘了茅台酒生產,貴州要一手抓鋼鐵,一手抓茅台酒生產”。
劉少奇:特制“酒”成就“海量”美名
或許是由於長期做秘密工作養成了沉著嚴謹的個性這個緣故,劉少奇一生很少喝酒,其酒量可謂是五大書記中最小的。當時,我黨、我軍的一些歡迎會、慶功會中,劉少奇雖有出席,但他每次都很少喝酒,或者喝的是特制“酒”。據記載,在開國大典前,為了照顧劉少奇等人的身體,不使他們喝醉,從而無法登上天安門,國宴工作人員曾一度絞盡腦汁。
據王鶴濱《走近偉人:毛澤東的保健醫生兼秘書的難忘回憶》一書描述,在國宴開始時,時任中央警衛處處長的汪東興等人曾指示王鶴濱,無論如何不能醉倒一個書記。王鶴濱急中生智,想到用茶水代替紅葡萄酒、用白開水代替茅台酒給參加宴會的首長們喝這一妙招。於是,在向汪東興等人報告后,經過楊尚昆的首肯,王鶴濱辦起了臨時“美酒釀造廠”。為保証萬無一失,王鶴濱還做了一下試驗,最后確定倒在高腳玻璃杯中的茶水和白開水在外觀上用肉眼均無法與紅葡萄酒和茅台酒相區別。隨后,他們便利用剛倒完的空酒瓶子,迅速地裝滿了幾瓶“特制”的“茅台”和“通化葡萄酒”,並將這些“特釀好酒”斟進了首長們的高腳杯中。
對於開國大典這個喜慶日子,劉少奇既有期待,又很躊躇。期待的是為之奮斗數十年的新中國馬上就要在開國大典中誕生,躊躇的是宴會上怎樣能盡量少喝酒,保持清醒,從而不耽誤“革命大事”。稍后宴會開始,劉少奇硬著頭皮與前來敬酒的客人碰杯,他接過王鶴濱等人送來的“特釀”“通化紅葡萄酒”,將其一飲而盡,卻覺得很不對勁。再一思索,劉少奇恍然大悟,滿意與釋然之情,溢於言表。
有了這“特制”的“美酒”,劉少奇膽子大了起來,他還主動舉起“茅台”酒杯,向蘇聯“老大哥”碰杯祝酒,並且一飲見杯底,一滴不剩。可不久,眾人便捏了一把汗:一位蘇聯客人手持酒杯,走到劉少奇面前祝酒,劉少奇拿著“特制”的“茅台”酒,剛要伸手舉杯,那位蘇聯客人卻敏捷地將自己的酒杯送到了劉少奇的手裡,同時迅速地將那杯“特制”的“茅台”酒從劉少奇的手中拿了過來。事后眾人才知道,這是蘇聯的禮節,喝換杯酒,表示親密無間的濃厚友情。
王鶴濱等人很擔心特制“酒”的秘密被識破,從而破壞宴會氣氛,遂立即給蘇聯客人斟滿了一杯真正的茅台酒,同時像變戲法一樣地將劉少奇手中的那杯茅台酒用“特制”的“茅台”換了下來。然后,劉少奇與對方兩人同時舉杯喝了下去。見蘇聯客人仍然頻頻暢飲,王鶴濱等人心裡這才一塊石頭落了地。
宴會過后,劉少奇仍然清醒如故,遂被客人贊為“海量”。隨后,劉少奇便與毛澤東等人登上天安門,見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性一刻。
任弼時:“駱駝”不嗜酒
作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任弼時一生很少喝酒。在五大書記中,與劉少奇相比,任弼時酒量還算稍好一些。在長征時期,由於行軍打仗,任弼時就常常與酒打交道,用酒來擦腿搓腳,以舒筋活血。
新中國成立60年獻禮影片《建國大業》中,曾有這樣精彩的一幕:當淮海戰役大捷的捷報傳到西柏坡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等喝酒慶賀,酒后抱成一團、發狂高唱國際歌。只是新中國成立后由於過度勞累,任弼時身體每況愈下,遵照醫生的囑咐,他才漸漸遠離飲酒。在開國大典前的宴會中,任弼時由於嚴重的高血壓問題不能喝酒,無奈的他隻好“滴酒未沾”。
“越過了沙漠,別忘了駱駝”。作為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之一,任弼時在其短短的46載春秋年華中,始終恪守著為黨和人民事業而奉獻一生的格言,兢兢業業,鞠躬盡瘁。他曾自喻為“駱駝”,說自己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少,三怕用錢多。在實際行動中,他也無時無刻不在踐行著這則箴言。而其中有一部分,便是盡量控制喝酒,因為喝酒得花錢。長期抱病工作和過度勞累使他病情逐漸加重,抗美援朝戰爭打響的第二天,即1950年10月26日晚,由於長時間研究戰局並思考對策,任弼時的病情突然惡化,於次日不幸去世。
葉劍英在悼詞中說:“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杰出的共產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范。”這或許是對不嗜酒的“駱駝”任弼時最好的評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