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30日16:41 來源:海南日報
1950年海南解放后,四野15兵團首長、瓊縱首長、40軍、43軍首長,在海口五公祠合影。前排左二為馮白駒。 (資料圖片)
位於海口市瓊山區雲龍鎮長泰村的馮白駒故居。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六 披肝瀝膽 團結抗日
1937年,全國掀起抗日救亡運動浪潮,瓊崖特委積極倡議,要求國共兩黨進行談判,組織抗日統一戰線。在派代表談判開始,國民黨反動當局背信棄義,逮捕馮白駒。馮白駒在獄中,披肝瀝膽同國民黨當局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經黨中央周恩來同志的干預,懾於形勢所迫,國民黨當局釋放了馮白駒。之后,馮白駒親自當代表,同國民黨當局面對面談判。由於馮白駒堅持我黨獨立自主的原則,最后國民黨當局接受建議,國共合作抗日。1938年12月,瓊崖工農紅軍改編為瓊崖抗日獨立隊。馮白駒任獨立隊隊長,有效地保存了這支人民武裝力量。1939年2月10日,日本侵略者侵佔海口當天,馮白駒指示獨立隊趕赴潭口前線,迎擊日寇南進,打響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抗擊日寇第一槍,這樣大大提高瓊崖抗日獨立隊的威望,迎來了瓊崖抗戰的高潮。經過幾次戰斗考驗,發展擴大隊伍。1939年4月,瓊崖獨立隊改編為瓊崖抗日獨立總隊,馮白駒任總隊長,馬白山、符振中任總隊副。在抗日戰爭中,獨立總隊在馮白駒同志領導下,始終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堅持團結進步,反對分裂投降,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以堅定的革命意志,非凡的英雄氣概,進行艱苦卓絕的戰斗,擊退了日、偽、頑的進攻,成為瓊崖人民抗日的中流砥柱。
七 “堅持內線”“挺出外線”
1941年12月,日本侵略者襲擊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企圖讓海南島成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因此,調集6000多兵力,在飛機、坦克、裝甲車掩護下,從瓊文開始,然后分東、西、南三路進行了規模空前的“蠶食”“掃蕩”。1942年5月起開始進入瓊文根據地腹地的樹德、咸來、道崇、南陽、大昌開展見人就殺,見房就燒,見物就搶的“三光”政策,這時國民黨頑固派也從譚文、甲子、福昌、大坡、中瑞等地,同日軍互相呼應,形成了日、偽、頑三面夾攻之勢。幾個月時間咸來、道崇、樹德、南陽、大昌有五千多革命志士和人民群眾被殺害,四千多間房屋被燒光,樹德、南陽有不少村庄群眾被殺光,房屋被燒光,據統計,在日軍“蠶食”“掃蕩”下,十多萬人被殺害,抗日根據地軍民面臨最嚴重最危險的局勢。在這種形式下,瓊崖特委制定“堅持內線,挺出外線”的斗爭方針。進一步提出了反“蠶食”斗爭的任務和方針策略,要求堅持內線斗爭,開展外線行動,著重外線工作。在內線方面,主要鞏固現有的、恢復被破壞的各種抗日組織,肅清敵、頑奸細、爪牙,降敵、負頑危害抗戰的反動分子。爭取偽維持會、村長當“白皮紅心”為我服務。內線堅持的部隊以化整為零組織游擊小組打擊敵人為主,但不能放過集中力量打擊大股敵人、消滅大批敵人的機會,還要積極協助地方恢復和鞏固抗日民主政權。在外線方面,主要是爭取軍事勝利,開辟新的抗日根據地,打通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系。隻有內線和外線斗爭相互配合,互相呼應,才能更好地粉碎敵人“蠶食”“掃蕩”的陰謀。這個時候,瓊崖特委、東北區政府和獨立總隊全部遷入瓊西南的澄邁六芹山,准備向白沙、昌感挺進。1943年冬,中共瓊崖特委決定成立東區、西區、南區軍政委員會,代表特委、東北區政府和總隊,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由此,在特委統一領導下,各地軍政委員會的領導和全力支持下,各個支隊的軍事力量都得到擴大,各地根據地都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1944年瓊崖獨立總隊的力量發展到五千多人,同年秋根據中央指示,瓊崖抗日獨立總隊改編為瓊崖抗日獨立縱隊(1947年10月,中央軍委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委、庄田任副司令員、李振亞任參謀長、王白倫任政治部主任,人民抗日武裝的發展壯大,為迎接抗日戰爭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
八 扎根“五指” 迎來勝利
建設五指山革命根據地,這是毛澤東思想指引的結果,是瓊崖革命長期性、殘酷性斗爭所決定的,這是以馮白駒為核心的瓊崖特委始終不懈堅持的任務。因為五指山脈一帶山地,才是瓊崖堅持長期斗爭的可靠根據地。所以,1943年春天,在反“蠶食”、反“掃蕩”斗爭中,特委機關由瓊文根據地前往六芹山,就是向白沙挺進建立五指山根據地的先行點。恰好1943年8月,王國興領導黎苗同胞,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殘酷統治舉行白沙起義,動搖了國民黨反動派在五指山地區統治的基礎。起義失敗后,堅持在鸚哥嶺斗爭的王國興,主動派人找共產黨、找馮白駒,共同打擊國民黨反動派,這就為建立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1944年王國興親自到六芹山找到馮白駒,他們立誓為盟。馮白駒分批派了工作組,派了解放團,最后派挺進支隊深入到白沙打擊、趕走了國民黨反動派,成立了白沙縣抗日民主政權。1945年1月,特委、瓊府和瓊崖獨立縱隊領導機關進入白沙縣開始建立起五指山區根據地。
九 實事求是 一往無前
抗日戰爭勝利后,1945年10月10日國共協定中,黨中央主動讓出廣東等八省內的根據地,決定把這些地區的人民軍隊調往北方,廣東的東江縱隊和瓊崖縱隊要撤到山東煙台,這就是“北撤”。1945年底至1946年初,東江縱隊已經撤到煙台,國民黨46軍調入瓊崖開始向瓊崖獨立縱隊進攻。實際上瓊崖縱隊已難以執行北撤計劃,因此中共廣東區黨委又決定,為了保存力量,要求瓊縱撤到越南,這叫“南撤”。馮白駒從瓊崖革命斗爭實際出發,正確執行上級指示,高瞻遠矚,認為瓊崖北撤、南撤同東江縱隊形勢不一樣,瓊崖內戰已經爆發加上廣東國民黨當局不承認瓊崖共產黨和瓊崖獨立縱隊,瓊崖是孤島,能否安全撤退?瓊崖獨立縱隊撤退后,瓊崖可能要黑暗多年。所以馮白駒決心一方面研究如何撤退,一方面堅持斗爭並由庄田副司令員赴南京請示周恩來副主席,同時以特委馮白駒、黃康、林李明三位正副書記名義電報黨中央,請示黨中央批准堅持瓊崖斗爭的意見。結果得到周恩來副主席的支持,最后得到毛澤東主席親自起草電文批示同意瓊崖特委意見的指示,解決了執行北撤、南撤難題。
十 “分批偷渡”“主力強攻”奪取最后勝利
1949年12月,正在蘇聯訪問的毛澤東主席,依據海南實際情況和金門渡海作戰失敗的教訓,向第四野戰軍發出大軍渡海作戰解放海南島的命令,明確指示要在1950年春夏之間解放海南島。因此,由廣東軍區司令員葉劍英領導,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主持在廣州召開海南島渡海戰役作戰會議。海南由參加全國政協會議回來的馬白山副司令留在廣州出席外,馮白駒同志還特別派參謀長符振中帶去他的意見出席會議。在廣州會議上符振中匯報海南的情況,並轉達馮白駒司令員提出要做好分批偷渡,主動強攻的兩方面作戰計劃。在主動強攻前要組織分批夜間偷渡,使敵人的飛機、戰艦不易發揮作用。海南島較大、沿海岸線較長、登陸點較多,偷渡容易成功。這樣可以大大增強島上接應力量,更有利於主力的強攻登陸。作戰會議接受了這個意見。1950年3月,四十軍、四十三軍先后四次偷渡,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都取得了成功。4月16日野戰軍主力進行強攻,取得渡海戰役勝利,5月1日全島解放。這個戰役開創了我軍渡海作戰勝利的先例,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史上,譜寫光輝的一頁。海南的解放,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妄圖憑借瓊島作為反攻跳板的迷夢。使海南各族人民迅速擺脫深重的苦難,獲得徹底翻身解放,取得了瓊崖人民堅持23年革命武裝斗爭紅旗不倒的偉大勝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