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法則【3】

2018年07月17日16: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仁愛是講人心的主觀出發點,是“善根”﹔犧牲是講處理個人與外部世界關系時的態度,是一種無私的境界﹔包容則是對愛心和犧牲精神的實踐檢驗,是具體行動。當仁愛之心和犧牲精神變成一種寬大包容時自然就感化萬物,用兵則不戰而屈人之兵,施政則無為而治,為人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周恩來以驚人的度量和個人的魅力為中國共產黨團結了不知多少朋友、多少團體、多少國家。這就是為什麼在他去世后普天同悼,連曾經的敵人也唏噓不已。一位黨外人士說,長期以來,提起共產黨,腦子裡就浮現出毛澤東、周恩來的形象。美國《時代》周刊上世紀40年代駐華記者白修德說,一見到周恩來,自己的“懷疑和不信任幾乎蕩然無存”。解放初,亞洲、澳洲國家的工會代表應邀來中國參加亞洲、澳洲工會會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出現時會場喊“毛主席萬歲”,一澳洲代表不解,問為何不喊周恩來萬歲,等到周恩來過來與他握手時他就喊“周恩來萬歲”,周恩來忙示意不要翻譯。這是周恩來的嚴謹,也是他的自律,但實際上不知道國內外有多少人早把周恩來看做心中的偶像而向他敬禮。

  周恩來的包容集中體現在如何對待反對過自己的人,甚至是曾經的敵人。20世紀30年代初,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失敗,周恩來是中共“特科”的負責人,專門對付國民黨特務,張沖是國民黨的特務頭子,中央組織部調查科(“中統”前身)總干事,兩人曾經是死對頭。張沖成功策劃了“伍豪事件”,在報上造謠周恩來已叛變,給周恩來的工作造成極大的被動。“西安事變”后,為了民族存亡國共二次合作,周恩來、張沖各為雙方談判代表,周恩來竭誠相待,兩人遂成好友。抗戰還未成功,張沖病逝,周恩來提議為其追悼會捐3萬元,親自前往哀悼並致送挽聯:“安危誰與共,風雨憶同舟”,並發表講演,語不成聲,滿座為之動容。他在報上撰文說:“先生與我並非無黨無見,唯站在民族利益之上的黨見,非私見私利可比,故無事不可談通,無問題不可解決。先生與我各以此為信,亦以此互信。” 這件事在國民黨上層的影響,如同引爆了一顆炸彈。當時的重慶特務如林,周恩來的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中,隨時有生命危險。而周恩來卻平靜地廣交朋友,編織了一張真誠正義的大網,反過來彌蓋整個重慶,戴笠也無可奈何。此時,周恩來手中的武器並不僅是黨綱、政見、主義、學說等,更是舉世認同的理想信念、傳統道德和個人魅力,是與人為善的赤誠之心。

  周恩來的包容精神還體現在他處理黨內關系。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復雜的歷史環境中,又經歷了漫長的成長歷程,黨內高層人員文化背景復雜、性格各異。半個多世紀以來能將這樣一個黨團結在一起,離不開黨的嚴明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也離不開像毛澤東、周恩來這樣心懷天下百姓的共產黨員。從陳獨秀始,經過瞿秋白、李立三、向忠發、博古、張聞天直到毛澤東,周恩來與六任主要領導人都合作過,並與毛澤東合作始終。靠什麼?靠坦誠、謙虛、忍讓、包容,靠宰相肚裡能撐船,無論新中國成立前后,無論在黨在政,周恩來都是處在關鍵位置,關系全局。長征中周恩來說服博古請毛澤東出來工作,又把紅軍總政委一職讓給張國燾,保住紅軍和黨不分裂。“文革”中周恩來親自出面請被沖擊、被迫害的外國專家及其家屬吃飯,並賠禮道歉。周恩來一生以柔克剛,贏得人心,贏得生前身后名。

  包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清澈見底,容納萬物,它使仇者和,錯者悔,嗔者平,忌者靜,使任何人都不可能有不接受的理由。南非總統曼德拉曾說:“當我走出囚室,若不能把悲傷與怨恨留在身后,那麼其實我仍在獄中。”誠哉其言!在歷史的星空中,周恩來就如同那些讓人們舉頭仰望就靈魂澄淨的星辰。

  人類歷史其實是一部文化史、道德史、人格史,而無論怎樣的歷史都不能背離人的思想和道德。如馬克思所說:“我們的事業是默默的,但她將永恆地存在,並發揮作用。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洒下熱淚。”這也應了康德的那句話: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心中越是充滿不斷更新的認識和有增無減的敬畏,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我們懷念周恩來,年復一年為他洒下熱淚,默默地體悟著他那些源於人類本性的道德法則。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