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峰
2018年04月11日16:3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謙虛謹慎、艱苦奮斗,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光輝榜樣
周恩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主要培育者之一,也是以身作則、踐行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最好榜樣。如果說,毛澤東思想培育了幾代共產黨人,那麼,周恩來作風則影響了幾代共產黨人。
1943年3月18日,在延安整風之后,周恩來寫下了《我的修養要則》:(一)加緊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計劃,有重點,有條理。(三)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四)要與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意識作原則上堅決的斗爭。(五)適當的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的糾正自己的短處。(六)永遠不與群眾隔離,向群眾學習,並幫助他們。過集體生活,注意調研,遵守紀律。(七)健全自己身體,保持合理的規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的物質基礎。這七條修養要則,周恩來信守一生。他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與多方面的知識修養,既注重學習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又注重學習世界各國文化的精華,集東西方智慧於一身。他的座右銘是“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他有一句名言:“跟著新生的力量走,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並有不怕困難的精神,這才是正確的。”周恩來終其一生,永不懈怠、永不自滿,始終保持思想的敏銳和精神的進取。
1949年3月5日,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中,毛澤東發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的偉大號召,他說: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當時黨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向北平出發。周恩來和毛澤東有一段著名的“趕考對”。臨行前,周恩來對毛澤東說:“多休息一會兒好,長途行軍坐車也是很累的。”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啊。今天是進京‘趕考’嘛!”周恩來笑著說:“我們應當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絕不能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毛澤東“兩個務必”的偉大號召和這段著名的“趕考對”,深深影響了周恩來。周恩來用一生的實踐,踐行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踐行了艱苦奮斗﹔他同樣用一生的實踐,向黨和人民交出了合格答卷,為全黨作出了榜樣。
周恩來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在嚴守黨的紀律和規矩方面,堪稱典范。他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始終維護黨中央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嚴守黨的組織紀律,維護黨的團結,從不搞小圈子、小團體,在黨安排的任何崗位上都竭盡全力工作,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他嚴守黨的工作紀律,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匯報的匯報,從不超越權限辦事。在國外參加會議或訪問,每天不管多晚,都要向中央報告請示。他嚴守黨的保密紀律,即使對最親近的人,也絕不泄露半句,在生命的最后日子裡,他對鄧穎超說:我肚子裡裝著很多話沒有對你說。
周恩來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但貢獻越大,他越是謙虛謹慎。他說:“我們每一個人,不管過去做了多少工作,現在擔任什麼職務,沒有黨和人民,就既不會有過去的成績,也不會有今天的職務。黨和人民是偉大的,我們個人是渺小的。”周恩來一生過著艱苦朴素的生活。有人稱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總理。為了節約,他的辦公室椅背上經常挂著一件灰色的布上衣,一到辦公室,他就換上這件上衣,有時還戴著兩隻套袖辦公。周恩來的襯衣、睡衣、襪子都是補了又補。他穿的皮鞋、涼鞋都是一穿20多年。端飯菜的木盤有兩個缺口。自從上海生產了手表后,周恩來就戴著這塊上海手表直到臨終。周恩來吃飯,大米、小米、白面、玉米、雜糧、白菜、芋頭等什麼都吃,吃紅燒肉、獅子頭是他的最高享受。早餐通常是一杯豆漿和一個雞蛋,午飯、晚飯兩菜一湯。他說:“對自己應該自勉自勵,應該嚴一點,對人家應該寬一點,‘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他經常告誡領導干部過好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和生活關,他一生兩袖清風,一身正氣,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操守和優良作風。
周恩來雖身居高位,但他從不以此自居,從不搞特殊化,凡是要求黨員和群眾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他說:精神生活方面,我們應該把整個身心放在共產主義事業上,以人民的疾苦為憂,以世界的前途為念。這樣我們的政治責任感就會加強,精神境界就會高尚。物質生活方面,我們領導干部應該知足常樂,要覺得自己的物質待遇夠了,甚至於過了,覺得少一點好,人家分給我們的多了就應該居之不安,要使艱苦朴素成為我們的美德。周恩來沒有孩子,延安時期,他收養了許多烈士子女。他和鄧穎超,相濡以沫,互敬互愛,是家庭關系和夫妻關系的典范。他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給他們訂立了“十條家規”。嚴以用權是周恩來對人民的庄嚴承諾,也是他對黨的責任擔當。他曾說過:“我身為總理,帶一個好頭,影響一大片﹔帶一個壞頭,也會影響一大片。”在國家經濟還困難的情況下,他堅決不允許修建政府大樓,不允許修理他住的西花廳。他退回家鄉人送來的土特產,並附上中央關於不准請客送禮的文件。他從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或親朋好友謀過半點私利。他身后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財產,他和鄧穎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資積蓄全部交了黨費。他說:“我們這一輩子和這一個時代的人多付出一點代價,是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會主義幸福。”
周恩來為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嘔心瀝血,日夜操勞。他的工作日程總是以分秒來計算的。他沒有節假日,每天工作都在十七八個小時以上,甚至晝夜不眠。1968年,胡志明到北京時,向周恩來提出一個要求,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周恩來的回答是——“我做不到。”一位跟隨周恩來20多年的同志回憶道:在我跟隨總理的20多個年頭裡,很少見他在凌晨3點鐘以前睡覺,更沒有看見他休息過一個節假日,而連續幾天幾夜不睡覺則是經常的事情。每當我們提醒他老人家早點休息,他就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一個人年紀大了,要爭取時間為黨為人民多做點事情。”據有關方面統計,1974年1月到6月1日住院期間,除去在醫院檢查和重病休息的日子外,共139天。他抱病工作的情況是:工作12至14小時的9天﹔工作14至18小時的74天﹔工作18小時的38天﹔工作24小時的6天﹔工作近30個小時的一次。這就是說,他以76歲高齡的有病之身,工作18至24小時就有44天,是139天的31%。其中有幾天是連續工作不間斷。直到四五月間,竟4次同因缺氧而引起昏迷,才不得不於6月1日住進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周恩來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和奮斗,完全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