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1938年輾轉西遷 推進抗日【2】

丁英順

2018年01月30日11:4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長沙:火海脫險后率先入城救災

  1938年10月24日,武漢臨近失陷。周恩來依然戰斗在工作最前線,繁忙的身影穿梭在炮火硝煙之中。當天深夜,他來到新華日報館,寫好社論《告別武漢同胞》,安排工人刊印最后一天報紙,張貼散發。25日凌晨,周恩來和最后一批撤離的工作人員在隆隆的炮火聲中撤離了武漢。

  10月27日,周恩來經澧縣抵長沙,與葉劍英等住在壽星街2號八路軍駐湘通訊處內。日軍佔領武漢后,於11月10日下岳陽,逼近洞庭湖。聽聞國民黨當局採用焦土政策,准備焚燒長沙城,導致長沙城內謠言四起,人心惶惶。周恩來自抵達長沙后便一直堅守抗日救亡第一線,細心安排,日夜督促駐湘通訊處和三廳的工作人員安全撤離。

  作家周立波曾回憶道,周恩來“事無巨細,安排周到。在危險的地方,危險的時刻,他心裡想的盡是革命、工作、政策和他人,他自身的安全,完全沒有挂在心上”。

  11月13日凌晨2點左右,忙碌一整天的周恩來剛回到通訊處內躺下休息,就被隨行人員急促的聲音叫醒。此時院內蔓延的大火快躥到二樓臥室了,他連忙同葉劍英一道跑下樓去。但前門已被大火封住,他們隻好改從后門沖出。這時的長沙街頭更是一片火海。人們攜家帶口,四處逃散,哀嚎不斷。周恩來隨即帶領逃難人流,徒步朝湘江邊走去。13日下午,周恩來一行艱難抵達湘潭,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了解分析大火起因和災情,研究善后對策。

  11月14日,周恩來和葉劍英趕赴南岳,在蔣介石召開的會議上痛斥焚城行為,並提出了撥款救濟災民、調集民工清理城市、嚴懲縱火首犯3項善后措施。蔣介石被迫接受了這些要求,並指使軍事法庭,將具體執行放火焚城密令的長沙警備司令酆悌、警備2團團長徐昆、省警察局局長文重孚3人槍決,將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革職留任。

  11月16日,周恩來在衡陽組織長沙火災善后工作突擊隊,並日夜兼程趕回長沙,主持救災工作。此時長沙大火已燒了3晝夜,毀房5萬多棟,傷亡2萬多人,30萬居民無家可歸,連周恩來、葉劍英3天前住過的八路軍駐湘通訊處那座樓房,也已燒成灰燼。面對災后慘景,周恩來把200多名救災工作隊員分為宣傳、救災、調查3個組,統一佩戴“八路軍通訊處”徽章,迅速投入救災工作。

  此時的救災工作千頭萬緒,包括搶救傷病員、掩埋死難者尸體、搶救糧食物資、開放粥水站、扑滅余火、清理街道、動員災民回城、發放救濟金等等,但在周恩來的精心組織、周密安排下,善后工作有條不紊、順利展開。大火之后的長沙城內食物緊缺,周恩來也和工作人員一樣,就著少許咸菜下飯。為了解決居民的食物供應問題,周恩來派工作隊到四鄉動員農民送菜送糧進城,並承諾下午4點賣不完的,就照價收購,保証農民有時間回家。為了更有效作好火災的善后工作,周恩來還親自起草和書寫了一篇《告長沙同胞書》,一方面嚴厲指責放火者對人民犯下的不可饒恕的罪行,另一方面激勵大家團結起來,重整家園,堅持抗戰。《告長沙同胞書》得到了各方面的擁護。

  善后工作的重點就是50萬賑災款的發放。為了避免賑災款被貪污,能真正發放到每一個災民手中,周恩來堅持由救災工作隊負責發款工作,並專門作了具體指示和應急安排。首先,他希望救災隊員作好應付困難的思想准備,“不要把問題看得太簡單了,幾十萬元,分給相當於十個師的災民,又是在露天裡發放,這是向漢奸、日寇挑戰呢!如果漢奸搗亂、敵機空襲,場上一亂,踩也會踩死許多人”。最后,他鼓舞說,“你們首先要有自我犧牲的思想准備,如敵機臨危,自己不動,災民也就不會亂了﹔領款手續越簡化越好,我和葉劍英同志等,到時一定幫助你們,你們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當時賑災款的發放場所設在教育會坪和四十九標廣場兩處。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等早早到了那裡。數以萬計的災民由工作人員帶領入場,當看到周恩來后,災民說:“有他在場,天塌下來也能頂得住。”這一天,果然有敵機來臨空偵察,周恩來、葉劍英等穩坐指揮台,會場幾萬人秩序井然。

  災民領款后,每人按上一個指印。不分男女老少,每人5元,哪怕是大火中剛出生的嬰兒也有一份。有的災民要去投親靠友,還發給路費﹔有的災民因種種原因一時回不來的,還派人到鄰縣發放。由於安排周密,50萬元賑災款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就順利發放到9萬多災民手中,無一差錯。

  當災民們得知這次救災是由共產黨人周恩來親自領導、指揮的,都說:難怪!隻有他才有這樣的魄力!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