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對周恩來影響至深的三位母親是誰

張秋兵

2017年09月11日12:1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苑》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對周恩來影響深遠的三位母親

周恩來曾說:“生於斯,長於斯,漸習為淮人﹔耳所聞,目所見,亦無非淮事。”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於江蘇省淮安府山陽縣(1914年改名淮安縣,今為淮安市楚州區)城內的駙馬巷。兒童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培養,周恩來也是如此。周恩來在家鄉淮安生活了12年,對他的童年教育起主導作用並產生深遠影響的是他的三位母親。

窘迫的家庭環境使三位母親成為主角

周恩來誕生的封建仕宦之家,當時正處在逐漸破落衰敗之中。祖父除了留下駙馬巷的房產和一塊墳地外,沒有給后人留下一畝田地。

周恩來父親周貽能忠厚朴實,為養家糊口,常年飄泊在外。1907年,妻子萬氏在清河縣清江浦鎮病逝,終年31歲。周貽能因在外地謀生,竟未能與妻子見上最后一面。周恩來的外婆對喪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至周貽能無法安葬妻子,無奈之下,隻能把萬氏的棺柩暫厝於清江浦鎮一座廟裡,再度外出謀差做事。1935年,周貽能終於積攢了一點錢,才返回故裡,來到清江浦鎮,將28年前停放在寺廟中的妻子萬氏靈柩接回淮安,安葬在淮安東門外周家塋地。

周恩來的兩個伯父,四伯父周貽賡在東北謀差,基本不在淮安﹔八伯父周貽奎(周恩來以周貽淦嗣子身份稱呼)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痺症,留下腿疾,因此,一直沒有離開過駙馬巷。

由於父親和伯父都在外地供職,因而,生母萬氏、嗣母陳氏、乳母蔣江氏就成了童年周恩來的實際養育人和啟蒙者。三位母親對周恩來的教育是多方面的、互補的。在三位母親的濡染下,周恩來寬厚、禮讓、好學、好靜。

生母萬氏,教會周恩來待人接物的引導者

生母萬氏是周家這個衰落的官宦之家的主婦,是當時清河縣知事萬青選的第十二個女兒,小名冬兒,娘家人稱十二姑。萬青選是師爺出身,在清河縣做了30年的知事。十二姑讀過五六年家塾,文化水平不高,但性格開朗,爽直豪放,辦事精明能干。

十二姑在周、萬兩家有著很高的威信。首先,她嫁到周家一年后就生了一個男孩--周恩來。在封建社會,新媳婦不能生育被視為大逆不道,即使生個女孩也要遭到白眼歧視。周家長子周貽賡的夫人王氏、續娶的趙氏都沒有生育。而萬氏頭胎就生了男孩,是周家長孫。其次,她能識大體、顧大局。小叔子周貽淦病危,為了沖喜消災,盡管萬氏自己當時隻有一個兒子,還是遵照公婆的決定,將不滿半歲的恩來過繼給貽淦和陳氏。再者,萬氏主持周府家務,處事干練,考慮問題細密周到。萬氏從小跟著父親萬青選出入官宦門第,經歷過比較大的場面,見多識廣,也有能力充當這個敗落中的周府的“管家”。處理這些家務時,萬氏常常帶著周恩來。周家缺錢少糧時,萬氏還得維持周家的排場,負責調解大家庭內部的矛盾。萬氏處理復雜家務、排解糾紛的才干給周恩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