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與張沖化敵為友的傳奇人生【2】

張雪梅 邱清華

2021年01月27日11: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曾說:“我認識淮南先生甚晚,西安事變后,始相往來,然自相識之日始,直到臨終前四日,我與淮南先生往來何止二三百次,有時一日兩三見,有時且於一地共起居,而所談所為輒屬於團結御侮。”從西安開始,到杭州、廬山和南京等地,張沖和周恩來前后進行了五輪談判。他陪同周恩來“一登莫干,兩至匡廬”,面見蔣介石,為抗日救國大計奔走操勞。他和周恩來雖然政見不同,但為共赴國難,能夠摒棄前嫌,存異求同。

周恩來與張沖的性格非常相似,兩人都善於辭令,富有外交才能,都是既著眼大局又關注細節的談判高手,用心縝密,善於借助各種合力來促成談判。人的性格和品行,智慧和魅力,往往會在激烈沖突的時候,最能毫無遮掩地展現出來,讓對手一覽無余地看透心底。張沖正是在和周恩來的激烈沖撞與交鋒中,逐漸估量對手,認識對手,發現在對手的身上,也有著自己所欣賞和認同的品質:為人誠懇謙和,處世認真有信,報國盡忠有恆,謀事才智過人。因此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建立起日漸深厚的友誼。

張沖從周恩來的身上,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所以他后來說:“當前日寇侵略日亟,共產黨也是有愛國心的,為什麼不可以聯合起來一致對外?!”還說:“我深切認識到國共合作則興,不合則亡。剿共剿了十余年,民力、財力耗盡﹔村舍為墟,民不聊生﹔外債高筑,國際地位日落千丈,如再打下去,恐難免被日本蠶食俱盡。我自受命以來,夙夜憂懼,明知接受共產黨提出兩黨合作抗日的主張,會遭到總裁的譴責,但念民族垂危,國將不國,如果有一點機會能挽狂瀾於既倒,我當好自為之。至於個人的利害得失,非所計也。”

談判是妥協的藝術。張沖和周恩來都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竭智盡力調合談判的條件:有時還設身處地考慮對方的難處,想法提出善意的建議,推進問題的解決。1937年3月1日,張沖曾向周恩來建議,中共可通過蔣經國的關系來做蔣介石的工作。周恩來認為是個好主意,當天就電告中央,建議從速與共產國際商量。后來協力促成蔣經國回國。在談判取得初步成果后,雙方對共同宣言的發表方式又產生分歧。張沖提議派遣一個中央視察團,對延安等紅軍轄區進行調查了解,以此緩解僵局。周恩來贊同,但認為這一個團應改稱為考察團,以示平等。經協商認同后,他們精心組織,促成了1937年5月下旬國民黨考察團對延安等地的訪問。這是國共內戰十年后,國民黨第一次正式實地考察中共和紅軍轄區。雙方通過增進理解,營造合作氛圍,對和談起了促進作用,留下了國共關系史上的一段佳話。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