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什麼叫海關都不清楚" 周恩來點將孔原籌建海關總署

何立波

2020年11月18日11: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孔原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對於如今許多人來說,孔原是一個相當陌生的名字。而實際上,孔原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黨史人物。早在延安時期,他是中央社會部副部長,從事政治保衛肅特工作。他是新中國第一任海關總署署長,是新中國海關事業的創始人之一。

  什麼叫海關都不清楚的孔原奉命籌組海關總署

  孔原原名陳鐵錚,1906年生於江西省萍鄉縣。1924年冬,孔原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1927年任江西省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同年參加南昌起義。1929年入蘇聯莫斯科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次年回國。后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中共江蘇省委、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1935年曾負責中共上海臨時中央局工作,並作為中共代表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和國際革命互濟會擴大會議。1936年入蘇聯列寧學院高級班學習。1938年回國,后任中共中央社會部副部長、中共西南工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組織部部長。1945年后,任中共沈陽市委、撫順市委、吉林市委書記,延邊地委書記兼延邊軍分區政委。

  1949年6月,孔原從東北解放區奉調進關來到北京。一天,周恩來找他談話,說黨中央已指定由他負責籌備建立新中國海關總署的工作。對工作崗位發生的這一變化,孔原感到非常突然。他回答說:“我連什麼叫海關都弄不清楚,更不用說懂得海關業務了。我怕做不好,不想做這個工作。”

  周恩來說:“不了解海關情況,不懂得海關業務,不能成為不去做的理由。革命取得勝利,收回了海關主權,難道還讓帝國主義繼續控制中國海關嗎?你不懂得什麼是海關,我也是不懂得的,但隻要我們親自做一做,去體驗體驗,就可以學會過去不懂的東西,逐漸熟悉並做好工作嘛。”

  對一個國家來說,海關是一個具有較大特殊性的政府工作部門,是根據國家法令對進出國境的貨物、貨幣、証券及運輸工具等進行監管,征收關稅並執行查緝走私的行政機關。海關工作,對國家政治經濟活動始終產生著重大影響。舊中國海關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半殖民地性質。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我國關稅自主權、海關行政管理權、關稅收支權,一直被外國人所控制。從全國最高海關機構“總稅務司”到各地海關稅務司,全都由外國人把持。中國海關門戶洞開,帝國主義利用攫取的權力大量地向我國輸入商品,收買廉價原料,使我國長期淪為半殖民地。二是半封建性質。舊中國統治者屈從於外國壓力,濫行開放口岸,到處設立海關,致使舊中國海關機構繁多,關卡林立。封建軍閥立穩腳跟稱霸一方,也要設關立卡。舊中國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其中也包括各種名目的海關稅收。

  在和孔原的談話中,周恩來對我國舊海關的弊端和新中國海關工作重要性作了透徹的分析后說:“新中國海關工作性質要求全國統一,要有具有一致對外的統一性,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人民海關。新中國必須把被帝國主義把持的舊海關加以徹底改造,使它成為為新中國建設事業服務的人民海關。”

  周恩來的這一席話說得孔原心悅誠服。他信心十足地承擔了接管舊海關、籌組新中國海關總署的光榮任務。根據周總理和陳雲的指示精神,8月13日,孔原與姚依林、朱劍白聯名向黨中央提出了《關於建立海關總署工作的初步意見》。

  主持籌建海關座談會,發布海關總署第一號通告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