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在皖南事變前后【2】

艾新全

2020年10月21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41年1月15日清晨,天剛蒙蒙亮,何應欽就起床了。他匆匆忙忙地趕到林森路軍事委員會自己的辦公室。這位國民革命軍總參謀長兼軍政部長受蔣介石之托,今天在此召集一個軍事會議,到會者有白崇禧(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長)、張治中(政治部長)、徐永昌(軍令部長)等,商討處理新四軍事件的善后辦法。

何應欽與蔣介石共事已有20多年了,他深知蔣介石的性格和為人,事事唯蔣鼻孔出氣。對於消滅新四軍一事,他是清楚的。就在蔣介石“聖誕”會見周恩來之后,蔣介石立刻就向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發出了“十萬圍剿,七萬動手,定要一網打盡,生擒葉(挺)、項(英)”的密令。在反共的問題上,他比之於蔣介石有過之而無不及。顧祝同、上官雲相在皖南的精彩“表演”,使他暗自慶幸。然而,同僚們如何看待此事件,共產黨又如何作出反應,國際輿論如何,這正是今天的軍事會議所要討論、也是他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這一事件的前台者,是他何應欽。

上午10點,為數不多的與會者到齊。主持會議的何應欽拖著貴州腔道出了開場白:“諸位,違反軍令,擅自行動的新四軍已於13日被子雲(顧祝同,字子雲)所部痛殲,葉挺已就擒,項英正在通緝中,委員長要我召集大家來商討處理這一事件的善后事宜。現在,就請諸位發表高見,以便委員長裁決。”

“早該如此!子雲兄干得漂亮!”“此事件恐怕要招惹許多麻煩!”與會者議論紛紛。

“軍令部根據委員長的指示,草擬了處理這件事件的善后辦法,”軍令部長徐永昌發言道,“此辦法分甲乙兩案,甲為明令撤銷新四軍番號,以維護軍令的尊嚴﹔乙為不撤銷其番號,任其渡江北上,以觀其動態如何,再作處置。”徐永昌起家於晉系(閻錫山系),並非蔣介石的嫡系,是抗戰爆發后出任軍令部長的。所以,他在中央工作非常謹慎。他制定出的甲乙兩案就是一明顯的例証。撤銷不撤銷新四軍番號不是我的事,我兩種方案都提出,讓你蔣介石去定奪。

聽徐永昌提出的方案,全場頓時沉默了幾分鐘。與會者都十分清楚,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政治事件。所以,都緘口不開。

“諸位,新四軍事件為中外所觀瞻。”還是政治部長張治中打破了沉默的氣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新四軍建軍以來,多建樹。此次事件純系偶然,不能因此而走向極端。從政治上講,如照甲案執行,是否將引起國共兩黨決裂。此時決裂對抗戰是不利的。再者,蘇、美、英等盟國是否願意看到一支抗日的武裝被取消?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此,我贊成乙案。”

張治中話未落音,白崇禧“嚯”地從座位上站立起來,厲聲說道:“文白兄(張治中,字文白)身為政治部長,怎麼能說出這種話來?身為軍人,服從是其天職。此次新四軍不聽委員長的調遣,擅自擇路線行動,嚴重違反軍令,如不嚴懲,何以服全軍?”

張治中是以精明強干的民主派而取信於蔣介石的。針對白崇禧的挑戰,他強有力地反擊道:“健生(白崇禧,字健生)似乎說得有點過火,我輩在向委座陳述意見時,不妨同時列舉多案,好使委座有所抉擇。”

白崇禧素以足智多謀的“小諸葛”著稱於世,他是桂系的主要頭目之一,並非蔣介石的嫡系,面對蔣介石的親信張治中毫不示弱的反擊,他的口氣也變得緩和了些。“文白兄是從政治上來考慮問題的,我考慮問題多側重於軍事方面。我認為,對於叛軍(指新四軍),無論從政治上還是軍事上看,都應該受到懲罰,這是沒有什麼可商量的。”

一直在察言觀色的何應欽終於發言了:“你們兩位的說法都有道理,對此事件的處置,肯定有不同看法,不然,委座就不會叫我們討論了。”而此時的何應欽,對蔣介石欲消滅新四軍而后快的意圖是明確的,他繼續道:“我認為,照甲案執行,比較符合當前的時宜。”

徐永昌見兩位總長均已表態,也立即表明了贊成甲案的意圖。

與會者共4人,現在已形成了三對一的局面。張治中似覺孤掌難鳴,他不無感嘆地說:“對於共產黨的問題,應有冷靜的考慮,慎重的措施。若照甲案執行,如何向各方交代!”

白崇禧伸了伸兩手,表示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何應欽見大局已定,總結地說道:“今天下午,我們一齊上黃山晉謁委座,報告會議結果。”

1月17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布了一項倒行逆施的通令,誣蔑新四軍為“叛軍”,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將葉挺軍長交付軍事法庭審判,並通緝項英副軍長。

一股強大的反共逆流,籠罩著陪都。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