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12日15:1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陳雲、張聞天帶頭參與生產
在大生產運動中,有些同志雖然也參加生產勞動,但由於思想上還沒有轉過來,在勞動中總是挑輕鬆、干淨的活干,臟活、重活、累活不願意去干。中組部在開荒生產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肥料不足,陳雲等中組部的同志就帶頭到處收集肥料,受到大家的贊揚。陳雲對一些不願挑大糞、嫌大糞臟的人說:“大糞是香的,能培養出新鮮的蔬菜瓜果,不是會變成香的嗎?”在陳雲等人的帶動下,中組部收集的肥料“最早也最多”,帶動了各部門積肥工作的熱情,掀起了積肥高潮,為春耕播種做了充分准備。
設在藍家坪的延安馬克思列寧學院,因為學生們本是一群缺乏生產經驗與勞動習慣的青年人,所以起初在大生產運動中落后於其他部門。學院院長張聞天知道這一情況后,寫信給馬列學院的同學,鼓勵他們加緊生產。學生們在他的鼓勵下,全體動起來,採用強弱混合編組、分組競賽等辦法,用一個多星期完成開荒任務后,又採用上午學習,下午生產,或隔三天五天勞動一天的辦法,半農半讀,使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調劑起來,保証了生產與學習兩大任務的完成。在得知中央局缺乏農具的消息后,張聞天還自費買了兩把鋤頭,自帶農具堅持參加生產,他說:“生產不僅可以得利,而且是我們一種很好的體力運動,比打球的運動還要好些,因此對公家對個人都有很大的利益。”
當時陝甘寧邊區的經濟財政非常困難,曾訪問過陝北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說:“陝北是我在中國見到的最貧困的地區之一,即使包括雲南西部在內也是如此。”美國學者馬克·賽爾登更是認為“1941-1942年日軍的進攻和國民黨的封鎖所帶來的巨大困難”幾乎對中共是一次“滅頂之災”。但在中共中央的英明決策下,通過大生產運動,陝甘寧邊區不但走出了困境,更是由此進行了局部執政的成功實驗。在此期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率先垂范,不但帶動了生產高潮的到來,更成為黨的優良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當時就為人稱道,也成為后來共產黨員學習的典范。
(作者:楊凱﹔單位: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