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英順
2020年04月28日14: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全面抗戰爆發后,日軍在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的同時,對上海、南京、武漢、廣州等重要城市進行狂轟濫炸。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無差別轟炸的重點即轉向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后方地區,重慶成為抗戰時期遭受日軍大規模轟炸持續時間最長、轟炸次數最多、損失最慘重的城市。
在重慶大轟炸中,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戰斗在抗日救亡第一線,他們勇敢而堅定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人們心中。
“江上焚舟,空負乘長風破巨浪之志”
1938年10月,武漢3鎮處於日寇的包圍中,形勢危急。當時國民政府已遷至重慶,各抗日機關正加緊撤離武漢。而新華日報社的部分工作人員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為了堅持黨的宣傳陣地,傳播黨的正確主張,依然堅守在武漢。
根據形勢的發展,新華日報社採取種種應變措施,即調動一部分人力、財力,先期至重慶籌備續版。一旦漢口不守,馬上在重慶出報,不使黨報中斷一天。對於留漢堅持工作的人員也作好了安排,每人預備一套軍裝,發了八路軍徽章,一旦武漢失守就突圍,徒步奔赴重慶。
由於國民黨當局對於當前的緊張局勢很難充分、完善地實施相應計劃和組織安排,入川的交通工具被搶的搶、佔的佔,場面一片混亂。周恩來作為中共代表團負責人,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又領導著中共中央長江局和《新華日報》,不顧事務紛繁,經常徹夜不眠地組織工作人員和群眾安全有序地撤退。
10月22日,日寇逼近武漢,日機輪番轟炸,硝煙四起。下午4點,在周恩來的送行下,由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處長李克農和新華日報社社長潘梓年兩人負責,率領辦事處和新華日報社最后一批工作人員乘“新升隆”輪撤離武漢,西上重慶。同行的還有中共湖北省委負責同志錢瑛、東北義勇軍司令員李延祿、王炳南及其夫人王安娜、加拿大護士簡?尤恩等。
“新升隆”是一艘小輪船,中共通過進步人士的關系,租來運送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和新華日報社100余人以及全部器材。此時,船上已相當擁擠。當船尚未啟航時,又有不少難民要求搭船離漢。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西遷的難民都是我們的同胞,幫助他們逃離日本鬼子的殺戮,是我們共產黨人的責任,能多裝一人就盡量多裝一人”,同志們寧願擠一點,也盡力滿足難民的要求。
第二天下午3點多,“新升隆”輪行至湖北省嘉魚縣境內長江北岸的燕子窩時,4架日機突然飛臨上空,連投數枚炸彈,輪船不幸被擊中,頓時起火。其后,日機輪番低飛,用機槍掃射。“新升隆”輪在火焰中漸漸下沉,船上傷亡80多人,其中新華日報社與八路軍武漢辦事處的潘美年、項泰、李密林、李元清等25人不幸遇難。
周恩來在長沙聽說“新升隆”輪被炸后,深感痛心。后來得知,“新升隆”輪被炸,是由於日偽特務得到情報,說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要乘這艘輪船西去重慶,而專門組織了這次轟炸行動。萬幸的是,周恩來躲過了這次劫難。
而此前的10月19日,周恩來就曾經在日機轟炸中遇險。
據周恩來當時的警衛員劉九洲回憶,這一天,周恩來從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出發,去參加魯迅逝世兩周年紀念活動。半路上,突然響起了空襲警報,江漢關上頓時一片混亂,人們爭相逃命。眼看一架日機朝著人群俯沖下來,劉九洲連忙拉住周恩來的手,要他趕快躲避。周恩來看見江堤上人群亂作一團,他一下子掙脫了劉九洲的手,一個箭步沖上大堤,一邊跑一邊讓慌亂的群眾趕快散開。就在這時,一顆炸彈呼嘯而至,劉九洲不顧一切地沖了上去,把周恩來扑倒在地,和他一起滾下了江堤。幾乎就在同時,“轟隆”一聲,日機投下的炸彈爆炸了,霎時地動山搖,彈片、泥土四處飛濺,泥土把周恩來和劉九洲蓋得嚴嚴實實。等到空襲警報解除后,劉九洲抬頭一看,周恩來被土埋在一個大坑裡,人們把他從土中拉了出來,幸好安然無恙。
12月5日,《新華日報》在重慶社交會堂舉行了庄嚴隆重的“《新華日報》保衛大武漢殉難同志追悼會”,公祭遇難烈士。重慶各界人士參加追悼會的有四五千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敬獻挽聯,周恩來的挽聯是:“江上焚舟,空負乘長風破巨浪之志﹔后方殉國,同於執干戈衛社稷而亡。”鄧穎超發表長詩《敬悼新升隆輪二十五位死難烈士》。董必武、吳玉章、吳克堅、日本反戰作家綠川英子、印度救護隊代表巴蘇醫生、救國會領袖沈鈞儒等10余人在會上講話,表達對死者的悼念和各黨派團結抗戰的決心。董必武在會場高呼:“一定要學習他們英勇犧牲的精神,繼續完成他們未完成的事業。”
“新升隆”輪被炸,是《新華日報》辦報史上最為慘痛的記憶,但英勇的新華人並沒有被嚇倒。在周恩來的領導下,他們在被炸后的兩天即10月25日,就順利與武漢《新華日報》完成交接,成為抗戰烽火中沒有中斷過一期的報紙,創下了中國現代新聞史上的一個奇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