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英旭
2020年04月08日14:1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保護正陽門
正陽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七年(1419年),原名麗正門。因其位於紫禁城的正前方,俗稱前門,又稱大前門,是明清時期北京內城的正南門,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城樓、箭樓與瓮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體系。
據北京地方志記載,當年的城樓、箭樓規模宏麗,形制高大﹔瓮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作。后來,正陽門雖然幾經損毀,但仍保留著城樓、箭樓等主要部分,目前仍然是北京城門中保存最完整、形制最雄偉的一座。
1958年北京搞了十大建筑。其中,在天安門廣場就有人民大會堂和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為了使這兩大建筑更宏偉,上級要求設計人員解放思想,搞得大一些。因此,一開始,這兩座建筑設計的佔地面積很大,這樣就把天安門擠小了。為了使天安門廣場更大一些,不少建筑專家和領導提出,要擴展天安門廣場,並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贊成和北京市的批准。
為了向南擴展天安門廣場,有人提議,要把正陽門拆除。許多專家和領導也贊成拆除正陽門,但也有人表示反對。為了慎重起見,經中央同意,北京市委邀請全國1000多名建筑師、藝術家和青年學生參加了天安門廣場規劃設計競賽。這1000多名設計人員拿出的設計方案中,多數都是以拆除正陽門為前提。於是,北京市委就在向中央報送的擴建方案中提出要拆除正陽門。擴建天安門廣場的方案報到毛澤東那裡,毛澤東原則上予以批准。批准的方案總體是:改建后的廣場,東西寬500米,南北長860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但毛澤東並沒有就擴建具體問題表態,而是將方案批轉周恩來處,由周恩來再提出意見。
周恩來認真審閱了這個方案。他看到這個方案中提出要拆除中軸線上的正陽門,認為不妥。他讓工作人員打電話,請北京市有關部門就要不要拆除正陽門的問題再研究,並且明確表示反對拆除正陽門。
周恩來的意見得到北京市委的重視。他們反復研究、論証,最后得出結論:不拆除正陽門,一樣可以擴建天安門廣場。周恩來聽了北京市委的匯報后很高興,表示:那麼,我們就決定不拆除正陽門,把這座古代建筑保存下來。1958年9月,周恩來開始部署“國慶工程”。本來,周恩來的部署,只是從大的原則和方案上講的,不涉及具體工程事項,但周恩來這次破了例。在講完了其他工程的計劃和要求后,他特意提到,我們擴建天安門廣場,不能拆除正陽門城樓和箭樓。周恩來講了這個話后,建筑部門在擴建天安門廣場時,特別注意對正陽門的保護,還對其進行了維修。
1965年,北京市准備建地鐵。為此,建設方案中提出,要把北京內城牆拆除。拆除內城城牆,就要拆除坐落於內城城牆一線上的正陽門。拆除方案報到周恩來那裡,周恩來沉思良久,沒有下筆。他叫秘書備好車,乘車到天安門廣場去查看。周恩來讓司機在天安門廣場繞了好幾個圈子,又繞正陽門好幾圈。他拉下車窗,仔細觀看周圍地勢,觀看正陽門建筑,又詢問了准備建設的地鐵所要經過的路線后,果斷作出指示,要留下正陽門,不能拆除。地鐵建設路線向南偏一偏,錯開正陽門地下。周恩來回到西花廳后,再次指示,要留下正陽門城樓和箭樓。此后,在北京建地鐵時,稍稍改變了一下地鐵路線,把正陽門這座古代建筑保留了下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