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4日11:54 來源:人民網-時尚頻道
時髦的世界品牌衣著,配上一隻上海牌的老式手表,這樣一種時空產生距離美的統一,在香港乃至歐美地區,成為一種新的時尚。作為“老三件”之一的上海牌手表,走進21世紀后在市場上重新搶手,透視出一個發人深省的話題:上海牌作為老字號至今仍有巨大的含金量,廣闊的市場潛力,用於收藏,更用於送人。這種表送人是上等禮品。“上海”兩字的品牌含金量,是58年制造的歷史文化含金量。
手表之於一個男人,好比中世紀的佩劍之於一個騎士。上20世紀70年代,上海牌手表要憑票購買,三十多年過去了,手表遍地都是,上海牌手表風光不再,成功男士伸出手來一般是江詩丹頓、勞力士、歐米茄等外國老牌子。喜歡擺譜的人還講究金殼、鑲鑽、藍寶石玻璃一類的限量版。
然而風水是輪流轉的,在港台娛樂圈內,上海牌手表得到了追捧,在內地青年人中也不乏擁躉,亮出手腕的一刻,老舊的上海牌機械手表總會引起一陣尖叫。而在收藏圈內,上海牌手表又成為一個新亮點。尤其是一些經典款式,真要尋找起來,還得下一番功夫呢。比如A581。
2008年,中國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七號”行走太空,宇航員翟志剛佩戴了一塊航天表,其機芯來自於上海表業有限公司。
2005年,標價10萬元的上海牌陀飛輪手表亮相瑞士巴塞爾鐘表展,這是中國第一款陀飛輪手表,它的制造商,同樣是上海表業有限公司。
上海表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以生產手表機芯為主,它的前身是曾經大名鼎鼎的上海手表廠,其品牌產品“上海”手表一度被公認為“中華第一表”,在國產手表中引領風騷近30年。
1958年7月1日《新民晚報》大篇幅報道上海牌手表
首批“中國制造”的手表
100多年前的上海,表並非稀罕之物。然而,在琳琅滿目的商店櫥窗裡,擺的都是來自瑞士、德國、英國的鐘表,沒有一隻“made in China”。
大約在上個世紀初葉,山東煙台誕生了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隻鬧鐘。但是,從第一隻鬧鐘到我國第一隻手表,又足足經歷了50多年。
上世紀50年代,粗馬手表開始在上海制造。“馬”是手表的心臟零件,粗馬是用鋼絲做成的,通常由於結構工藝簡單、精度差,隻用於鬧鐘、秒表、定時器類產品,而精度和耐久性更高的細馬手表還是空白。
1954年,時任國家經委主任的李富春在上海視察時提出:我國有6億人民這樣的大市場,手表工業大有作為,希望能生產我國自己制造的手表。次年4月,上海鐘表行業的幾十名師傅聯名給上海市委寫信,希望能夠制造中國自己的細馬手表。不久,市委公開復信表示支持。
3個月后,上海市第二輕工業局與上海鐘表同業公會從中國鐘廠等20家單位抽調58人,組成手表試制小組。第一批計劃試制12隻仿瑞士“賽爾卡”細馬防水手表,150隻零件由各參試單位和人員分頭制造。
誰也不會想到,第一批中國制造的手表,是由做琴用的音簧銅片,雨傘的鋼絲骨、縫衣針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在材料、工具缺乏的情況下,舊貨商店的幾台造鐘、修表的舊機器和幾把挫刀,七拼八湊就是一台工作機。鐘表匠們每裝一隻零件,都是靠挫刀挫、手工磨,韌勁加巧勁而完成的。至於關鍵部件“馬”,工程師是自己設計銑床,自制銑刀,經過兩個月的反復摸索,才制成一隻完整的、准確的“馬”。
1955年9月26日,18隻長三針17鑽“細馬”手表,打上了“第一批試制”、“中國上海”的字樣,如期完成了試制任務,掀開了我國手表工業史上劃時代的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