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13日14:56 來源:人民網-讀書頻道
【中國青年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進行連載,禁止其它網站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出版社聯系】
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周恩來生命的最后600天裡,共做大小手術13次,離世時體重不到60斤。周恩來生命最后的歲月,伴隨著病痛、負重、傷感與離別,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事業。本書資料翔實、內容真實、語言生動感人,作者顧保孜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採訪、整理和寫作完全成書。書中圖片90%由周恩來專職攝影記者、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組組長、中央外事攝影協作小組組長杜修賢所提供。
精彩書摘(三)西風殘照
1974年5月29日夜晚,周恩來最后一次陪同外賓走進毛澤東書房,相識半個世紀的老戰友以握手的方式告別。
1974 年5月中旬,巴基斯坦總理布托來中國訪問。他和中國是老朋友了,每次來中國都要和毛澤東相見。
5月11日,毛澤東在他的書房裡會見了巴基斯坦總理布托,他和以往一樣,緩緩站起身,同老朋友緊緊握手……
自從去年8月“十大”結束后,王洪文與周恩來一直陪同毛澤東會見外賓,大概有十次之多,王洪文在電視、新聞電影紀錄片與《人民日報》等報紙刊登的新聞圖片上反復出現,全國人民已經習慣“毛周王”的模式。而這一次會見,陪同人物發生了變化。除了“毛周王”外,增加了鄧小平。鄧小平跟在周恩來身后,面帶微笑,沉穩老練地走到毛澤東的面前。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平頂頭,灰色中山裝。
見到鄧小平,毛澤東的神情迅速變化,眉宇間露出久違的笑容。
除了陪同人物發生變化外,座次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每次會見外賓,周恩來都是坐在毛澤東的右側,這基本是“文革”以來的固定座次,而這次鄧小平坐在了周恩來原來的座位上,而周恩來卻坐在了左側,巴基斯坦總理布托的旁邊。以前這應該是王洪文的位置,而王洪文以此類推,坐在了周恩來的左側,距離毛澤東又遠了一步。
按照常識,政權高層的排列順序、講話先后、座位格局等都有嚴格的劃分和約定俗成的慣例,如果一旦有所變動,往往預示著高層政治人事的改變。
這之后,毛澤東又在5月18日會見塞浦路斯總統馬卡裡奧斯﹔5月25日會見英國前首相希思﹔5月29日會見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都是由周恩來陪同前去的,他都沒有坐回到原來的位置上。
新聞攝影有時亦如新聞報道一樣敏感。很快,外界就知道周恩來身患重病,權力將由鄧小平接替。
喜愛攝影的江青對新聞照片,天生就有一種敏感,王洪文一上任,她開始關注王洪文的畫面。杜修賢記得,3月份毛澤東會見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那一次周恩來還坐在自己的右側位置上,挨著毛澤東坐,王洪文在左側,緊挨著尼雷爾坐。杜修賢拍攝尼雷爾時,鏡頭有些正,正巧把王洪文也拍成了正面。湊巧,會見結束拍攝毛澤東同外賓握手時,杜修賢發現鏡頭裡沒有周恩來。最后江青在審片時,疑惑地問了幾遍攝影記者杜修賢:“是不是有意安排王洪文是正面的?為什麼沒有總理的鏡頭?”杜修賢告訴他:這是由於拍攝位置不對才造成王洪文鏡頭正面,當時正巧周恩來先於外賓走出書房,我無法搶下他的鏡頭。江青這才不問了。她是想從新聞圖片的變化找出未來人事格局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