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中國尖端技術發展的總設計師【3】

羅小明

2019年12月23日15: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部院合並”,“對生產有利,也對科研有利﹔對仿制有利,也對自我研制有利﹔對當前有利,也對長遠有利”

196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國防部第六、七、十研究院與生產部門合並的決定》,決定國防部所屬的這三個研究院分別與國家第三、第四、第六機械工業部合並,史稱“部院合並”。中央認為,這樣做“對生產有利,也對科研有利﹔對仿制有利,也對自我研制有利﹔對當前有利,也對長遠有利”。但是部院合並之后不久,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在個別工業部門,以科研面向生產、結合生產、為生產服務為由,作出了“所廠合並”的決定,將已經劃歸對口工業部的研究院進行拆解,將研究院所屬的研究所拆分合並到一個或幾個工廠,有的部甚至連研究院也准備裁掉,於是出現了五馬分肥的現象。一些具有獨立科研能力的研究院被肢解得七零八落,一個研究所被幾個工廠分掉,甚至一個研究室的設備也被幾個工廠分掉,使已經初具規模的科研機構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當聶榮臻將這一現象上報之后,引起了周恩來的極大重視。他立即責成有關領導,立即叫停“所廠合並”,迅速恢復已經形成的科研能力,從而制止了既不利於當前,也不利於長遠的愚蠢做法,避免了一場大的災難,為中國科技的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機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彈外,還要搞核電站。”

搞“兩彈”,搞尖端技術是很花錢的。從原子能事業起步到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與美國幾百億美元的花銷相比,中國隻花了幾十億元人民幣,花費是很低的。但就中國當時的財力來說,盡管幾年下來平均到每個人頭上隻有10元左右,但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如何使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在提高國防能力的同時,又能產生經濟效益,增強國力,為進一步發展尖端技術提供資金,進入良性發展,是周恩來一直考慮的問題。

在中國的原子彈、氫彈相繼爆炸成功,並與導彈結合,實現了武器化后,周恩來不失時機地著手進行核電站的建設。在一次中央專門委員會會議上,周恩來指出:“二機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除了搞核彈外,還要搞核電站。”中國發展核電站的方針是安全、適用、經濟、自力更生。此后,周恩來多次召開專委會研究核電站的設計、施工問題,對核電站的建設提出了許多富有前瞻性的意見。

在人造衛星發展方面,周恩來也是這樣,當“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后,中國發射的第二顆人造衛星就是一顆科學試驗衛星,周恩來的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全面規劃,分清緩急本末”

回顧中國尖端技術發展的歷程,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持續發展不間隔,一環緊扣一環,一個成就接著一個成就,在時間上續接緊湊,在專業上彼此照顧,絕無等米下鍋或因為技術上的參差不齊而影響整個項目進展以及走彎路的情況出現。中國的尖端技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全面的、巨大的成就,完全有賴於周恩來這位杰出的計劃者、設計者和組織者。

周恩來歷來主張“全面規劃,分清緩急本末”,一切工作都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反對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碰到什麼問題,臨時抱佛腳的無所用心的懶漢做法。

在領導中國尖端技術的發展中,周恩來十分重視尖端技術的長期發展規劃,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和“部院合並”之后,有人認為進行項目規劃和組織協調的國防科委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主張取消國防科委,周恩來和聶榮臻對此堅決反對。經過他們多方努力,國防科委不僅得以保留,而且還得到了加強。周恩來和聶榮臻多次指導國防科制定尖端武器發展的長期規劃,並根據情況的變化適時修改這些規劃。正是有了全面規劃,當一項任務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的時候,與之配套的項目和專業就已經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預研或試驗。在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前,周恩來就已經批准進行了“東風二號”導彈的發射。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就立即開展原子彈、導彈的結合試驗,僅僅用兩年時間,中國就擁有了導彈核武器。這樣的速度讓那些譏笑中國有彈無槍的西方記者大跌眼鏡。

正是由於周恩來提出了“全面規劃,分清緩急本末”的指導思想,中國的尖端技術雖然涉及面廣,門類復雜,但仍然能夠有條不紊地順利發展。在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后,僅僅用兩年多的時間就成功爆炸氫彈﹔在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僅僅11個月后,就能成功地發射科學試驗衛星,后續的各種軍用、民用的衛星也都依次整裝待發。

“九一三”事件之后,特別是周恩來生病住院乃至逝世之后,他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科研秩序被打亂,科研規劃和計劃被迫中斷,許多原定20世紀70年代可以完成的任務,如洲際導彈、導航衛星(即“北斗”導航系統的前身)、載人航天工程等都不得不推遲到20世紀80年代甚至更晚的年代才得以完成。

今天,中國的尖端科學技術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我們深切緬懷周恩來為中國的科技現代化作出的豐功偉績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他曾經說過的話:“我們必須趕上這個世界先進水平。我們要記著,當我們向前趕的時候,別人也在繼續迅速地前進。因此我們必須在這個方面付出最緊張的勞動。

 

原載:《黨史博覽》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