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為保護北京五大古建筑付出諸多心血【3】

艾英旭

2019年12月19日14:1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保護恭王府

清代,皇帝為了加強集權統治,防止王爺有異心,實行王爺不外封的政策。凡是王爺都在北京城內賜宅或者建宅居住,稱為王府。因此,清代的北京是王府集中的地方。王府建筑是古代建筑中的精品,每個王府的建筑風格,各不相同,其中包含著許多古代建筑科學和藝術。民國成立時,北京城內有王府50多座。此后,王爺們的生活日益沒落,有的王爺的子孫為生活計,把王府出賣或者轉讓了。到新中國成立時,經清查,北京城尚存王府19座,其中親王府15座,郡王府4座。中央、華北區人民政府各機關都搬到北京辦公及北京各機關成立后,一時間辦公房奇缺,許多單位、機關隻能接收原來被舊政權佔用的王府等古代建筑辦公。

在這些王府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個。在上世紀20年代,恭王府一直由恭親王繼承人溥偉居住。后來溥偉將王府抵押,北京天主教會把這裡作為教會辦的輔仁大學的一部分,因此王府受到一些破壞,但程度較輕。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把恭王府和王府花園收回,改為國家機關宿舍和一些學校、研究所所在地。在當時條件下,這些單位進駐,對於這座王府雖然也有損害,但總體上破壞程度不算大。

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多數人都還沒有意識到保護王府等古代建筑的重要性,自然也沒有注意到恭王府的保護問題。提出保護恭王府,周恩來是第一人。說到周恩來提出保護恭王府,先要提一下紅學家周汝昌。新中國成立后,周汝昌多次到恭王府考察。他發現,恭王府中的大部分建筑,與《紅樓夢》中大觀園的描寫相同或者相似。於是,他集中精力查對資料和現場考証,找到許多實物証據和史料証明。最后,他得出結論:大觀園的原型就是清代的恭王府。周恩來是支持周汝昌觀點的,也曾抽時間到恭王府去參觀。

1962年,周恩來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市有關部門撥款重修恭王府。此后,北京市有關部門制訂了保護恭王府的方案,並撥出款項重修恭王府。就在那次重修時,考古人員在王府花園的秘雲洞內意外發現了失蹤的福字碑。這塊碑文為康熙御筆,作“請福續壽”之用,一直是大清的國寶,珍藏於紫禁城內。后來,乾隆將此碑賜給了寵臣和珅,和珅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后花園砌成一條巨龍。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龍脈上,和珅將此碑藏在龍穴悉心供奉,稱之為“洞天福地”。嘉慶繼位后,和珅被處置。嘉慶好幾回想將此碑遷回宮中,但擔心動了龍脈,動搖大清的根基,所以沒有付諸行動。再后來,這處宅子成了恭王府。因此,這塊碑一直藏在恭王府。北京市考古部門的負責同志向周恩來報告了這件事,並請周恩來為該碑命名。一般情況下,周恩來是不給出土文物命名的。這次,周恩來在高興之余,欣然將該碑命名為“中華第一福”。

在周恩來的關心下,當年進駐恭王府的單位,很注意保護恭王府內的建筑,防火措施很嚴密。一些單位還騰退出部分房屋。1975年,周恩來已經病重,但仍然關心恭王府的保護。一天,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谷牧到醫院向周恩來匯報工作。匯報完工作后,周恩來特意向谷牧囑咐了三件事:一是要建一座新的北京圖書館,二是要修琉璃廠文化街,三是要對社會開放恭王府。

周恩來逝世后,谷牧執行了周恩來的囑托。1978年,谷牧召開會議,將中央有關部委和北京市的領導找去,確定要落實好周總理的遺願。1981年,由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召開會議,形成了《關於恭王府住戶搬遷情況的報告》。由此,恭王府得到重點保護和維修。1988年,恭王府正式對外開放。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