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周恩來在日內瓦會議上的外交藝術

李亞平(北京)

2019年11月07日14:22    來源:黨史縱覽

自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后,中國人民志願軍按照協定,主動地陸續從朝鮮撤回,而美國方面卻不履行協定,其軍隊仍然駐扎在朝鮮半島,加劇遠東的緊張局勢。同時,在印度支那,當地人民的抗法戰爭進一步開展。為此,美、法帝國主義焦頭爛額。1954年2月28日,由蘇聯倡議,蘇、美、英、法4國外長在柏林會議上達成協議,定於同年4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作為與朝鮮和印度支那關系密切的大國,中國也受邀參加了這次會議。

  准備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上“唱戲”

  鑒於日內瓦會議的重要性,毛澤東、周恩來非常重視。自2月底到3月,向來不打無准備之仗的周恩來擠出相當多的時間,開始了系統而認真的准備,他指導有關人員研究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閱讀有關召開日內瓦會議的文件,並組織模擬會議,搞翻譯練兵。3月2日,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周恩來鄭重提出了《關於日內瓦會議的估計及其准備工作的初步意見》,指出“關於日內瓦會議協議的達成,是蘇聯代表團在柏林4國外長會議上一項重大的成就。單就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日內瓦會議一事看來,它已使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工作前進了一步”。

  他說:“帝國主義侵略集團,特別是美國政府卻故意低估日內瓦會議的作用,並預言日內瓦會議將同柏林會議在德奧問題上一樣,得不到任何結果,但美、英、法3國之間在朝鮮問題上以及在許多國際事務上的意見並非完全一致,有時矛盾很大,他們的內部困難也很多。”為此,周恩來強調:“我們應該採取積極參加日內瓦會議的方針,並加強外交和國際活動,打破美國政府的封鎖、禁運、擴軍備戰的政策,以促進國際緊張局勢的緩和。”他還充滿信心地說:“我們要力爭不使日內瓦會議開得無結果而散。”

  4月20日清晨,周恩來率領200余人的中國政府代表團,由北京機場登機,分乘3架蘇聯伊爾—14飛機,取道蘇聯、民主德國飛往瑞士日內瓦。胡志明率領的越南代表團同行。

  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的身份參加大型國際會議,也是周恩來首次登上國際政治舞台。無論是新中國的形象還是每一個代表團成員的形象,都顯得極為重要。首次到國際舞台上去唱戲,大家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出發前,周恩來向代表團成員做了仔細的叮囑:盡管我們過去在國內談判有經驗,跟美國吵架有經驗,但是,那時我們進行談判的范圍小,有什麼就說什麼。中國是一個大國,到日內瓦是參加一個正式的國際會議,我們是登國際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戲,文戲中有武戲,但總歸是一個正規戲、舞台戲。有幾個兄弟國家參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還要本著學習的精神。

  為唱好這出“文戲中有武戲”,周恩來交代:給每人做兩套服裝,一套是灰色的西裝,一套是中山裝。整齊統一,簡潔明快,干淨利索。沒曾想,這兩套服裝后來卻引起了國際輿論對初登國際舞台的中國外交官的注意……

“紅色外交家”走上外交前沿

  4月24日下午3時,周恩來一行抵達日內瓦機場。這時,停機坪頓時熱鬧起來,各國記者蜂擁而至,其中數美國記者最多。他們幾乎從未與中國共產黨的官員打過交道,甚至不知道這些來自紅色中國的領導者們是什麼樣子。尤其是首席代表周恩來,對他們來說更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於是,西方記者忙不迭地問:“誰是周恩來?”

  飛機停穩了,第一個走出機艙的就是周恩來。他身穿得體的大衣,右手自然地舉過眉梢,微笑著向前來迎接的人們致意。

  周恩來的身后是一支整齊的陣容,緊隨其后是外交部副部長兼中國駐蘇聯大使張聞天、外交部副部長兼中聯部部長王稼祥和外交部常務副部長李克農,隨后是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顧問有雷任民、師哲、喬冠華、陳家康、柯柏年、宦鄉、黃華、龔澎、吳冷西、王倬如、雷英夫……這支隊伍集中了新中國最優秀的外交官。

  周恩來帶著微笑走向迎接他的人群,和迎面走來的瑞士官員握手。

  周恩來的出現使記者方陣騷動了,首先是美國的攝影記者紛紛叫道:“周先生,走近點,朝我這裡看!”周恩來有禮貌地抬起頭,迎面走向記者。攝影鎂光燈頓時閃成一片。這時,中國代表團秘書長王炳南和新聞事務發言人龔澎向在場記者散發周恩來的機場書面聲明。周恩來的聲明簡短而明確:“日內瓦會議就要舉行了。這個會議要討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亞洲這兩個迫切的問題,如果能夠獲得解決,將有利於保障亞洲的和平,並進一步緩和國際的緊張局勢。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和國家都將密切地注視著日內瓦會議的進展,並熱烈地期望著會議的成功。中國人民對於這個會議有著同樣的期待。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帶著誠意來參加這個會議。我們相信,參加會議者的共同努力和對於鞏固和平的共同願望,將會提供解決上述亞洲迫切問題的可能。”

  隨后,記者們還從中國代表團新聞宣傳組那裡得到另一份獨特的有關周恩來的介紹材料,這是一份僅1800字左右的中英文對照的書面簡歷,上面寫道:“周恩來(生於1898年),中國杰出的政治活動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杰出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毛澤東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這份簡歷,就連中國代表團的許多成員事先都未見過。它的起草者是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李克農。這是經中共中央直接批准的,一份少有的以個人簡歷為內容的對外宣傳材料,意在通過宣傳周恩來而宣傳新中國,並首次使用了“最親密的戰友”這種提法。

  第二天,在關於周恩來和中國代表團的報道中,西方媒體上出現了這樣一些語句:“一個年輕的紅色外交家率領了一批更為年輕的紅色外交家……”“他們穿的衣服都是一樣的,連手提箱也都相似……”

  雲集日內瓦的西方各國記者以奇特而復雜的心態關注著周恩來,他們想看看在國際事務中嶄露頭角的周恩來將如何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責編:張鑫、唐璐)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