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網站地圖
領袖人物紀念館>>周恩來紀念網

榮毅仁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真情交往【2】

葉介甫

2019年07月03日15:3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說:“你來啦,很好!”

周恩來對榮毅仁有著知遇之恩。1996年新年伊始,正是紀念周恩來逝世20周年的日子。榮毅仁在他的辦公室滿懷深情地說:“總理是執行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的典范。他親自做統戰工作,誠摯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他為全黨做出了表率。”

從1949年解放到1959年,榮毅仁一直在上海工作。一次,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張琴秋找到他,對他說:“建國快10周年了,總理希望你能到北京工作,當紡織部副部長。這是你最熟悉的工作了,我們一塊干吧。”

原來,毛澤東要當時的黨中央總書記鄧小平推薦幾位黨外人士當部長,鄧小平推薦了兩人,其中一位就是榮毅仁。張琴秋是奉周恩來之命來請榮毅仁的。榮毅仁領會這是黨中央看重他,一口答應了。

在北京飯店,榮毅仁去理發時恰巧碰見了周恩來。周恩來親切地說:“你來啦,很好!歡迎你到北京工作。”他生怕榮毅仁初到北京生活不習慣,特地關照道:“你可半年在北京,半年在上海。”榮毅仁聽了心裡熱乎乎的,說:“謝謝總理關心,到北京就在北京工作,我會習慣的。”

周恩來辦事嚴謹,十分尊重人。1963年,榮毅仁因病在上海寓所稍事休養,恰逢周恩來到上海視察。在上海政協舉行的一個座談會上,榮毅仁對周恩來說,想請他和鄧穎超大姐到家裡吃頓便飯。周恩來滿口答應,說:“好,好,那我們就明天到府上吧,可以嗎?”

第二天,周恩來人未到,電話先來了。他的秘書專程打來電話說,總理實在抽不開身,要晚到半小時。榮夫人楊鑒清想,半小時,不就是前腳后腳的事嗎,何況又是家常便飯,竟還特地叫人打來電話,總理真是太尊重人了,太認真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被視為“老牌資產階級”的榮毅仁自然逃不脫厄運。那時榮毅仁既是紡織工業部副部長,又是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1966年夏,社會上的紅衛兵先后來到榮家“造反”,他們在榮家安營扎寨,又批又斗。榮毅仁和夫人楊鑒清被折磨得死去活來,榮毅仁的右手食指被打斷,楊鑒清被毒打得昏死過去,幾年都起不了床。在生死存亡關頭,周恩來知道了,立即指示紡織工業部一定要想盡辦法保護榮氏夫婦。紡織部馬上研究對策,由當時的副部長錢之光、秘書陳錦華具體執行,連夜派出了部裡的紅衛兵趕至榮家,他們對外來的紅衛兵說:“你們不要管了,都退出榮家,由我們來處理。”就這樣,用紅衛兵對付紅衛兵,巧妙地把榮氏夫婦保護了起來。楊鑒清說:“紡織部的紅衛兵要晚來兩天,我們都沒命了,周總理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吶!”

1966年11月12日,紀念孫中山誕辰100周年大會召開,榮毅仁作為籌委參加了大會。會上,榮毅仁見到了鄧穎超。鄧穎超關切地問:“鑒清怎麼樣?”接著又說:“總理不是已讓人帶口信給你了嗎?總理要你沉得住氣,要經得起考驗。”因為帶口信的人並沒有把話帶到,榮毅仁還是“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第一次聽到總理的聲音。這聲音,像茫茫黑夜中的明燈,灼熱沙漠中的甘泉,榮毅仁一時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淚水直在眼眶裡打轉。此時此刻,還有什麼話能比周恩來的話更感人肺腑的呢!還有什麼恩情能比周恩來的恩情更令人沒齒難忘的呢!周恩來生怕口信帶不到,又特地請鄧穎超親自對自己再講一遍。當時他自己的處境也難,又日理萬機,為國家操碎了心,竟還如此細心周到地想著自己,榮毅仁感奮莫名,聲音有點發顫地對鄧穎超說:“請您報告總理和毛主席,我堅決跟著黨革命到底,我跟黨是跟定了的。”

第二年,時任紡織工業部部長的蔣光鼐病故。在6月12日八寶山舉行的追悼會上,周恩來見到榮毅仁,默默地握住他的手,榮毅仁低垂雙眼,把兩隻手都搭上,周恩來又把另一隻手搭上,四隻手足足握了好幾分鐘,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榮毅仁從周恩來的雙手中,感到了溫暖,感到了力量!

北京北太平庄有家小理發店,就設在當時榮毅仁住所附近,“文化大革命”期間榮毅仁經常光顧。1971年的一天,榮毅仁正在等候理發,忽然有人火急火燎地前來找他,說是周總理請他立即去參加一個會。榮毅仁有點摸不著頭腦,趕忙起身跟著走了。

原來,九一三事件后,周恩來召集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開會,傳達九一三事件情況。他雖點名要榮毅仁參加,可有人就是不肯通知。到快開會時,周恩來沒見到榮毅仁,就查問這件事,堅持一定要榮毅仁來參加。到榮毅仁趕到會場時,會已開始了。周恩來見榮毅仁來了,點點頭,讓他坐下。

這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榮毅仁第一次在周恩來主持的高層次會議上亮相。周恩來在講話中還表揚了榮毅仁一向愛國,這無疑是中央領導同志在公開場合對榮毅仁作了一個不是鑒定的鑒定。

春風化雨,又一次滋潤著榮毅仁的心田。

(責編:唐璐、張鑫)

推薦閱讀

光輝一生

全黨楷模

周恩來紀念場館

國內紀念地 海外紀念地巴黎戈德弗魯瓦大街 巴基斯坦周恩來路 巴黎花神咖啡館 朝鮮咸興周恩來銅像 德國柏林聯邦大道 日本嵐山詩碑 亞非會議紀念博物館